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2 09: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水市武山县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如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从坐而站到跪。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 皇权的不断强化
C. 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D. 相权的不断加强
2.史载,太公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伯禽“变其俗,革其礼”的封地是
A. 鲁
B. 燕
C. 齐
D. 宋
3.唐代尚书省掌管之下的某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唐代尚书省掌管之下的这个“部”是
A. 吏部
B. 户部
C. 礼部
D. 工部
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指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
类型
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梅迪克(外邦人)
公民(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约40000人
约3000人
从表中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 法律至上 B. 少数人的民主 C. 轮番而治 D. 间接民主
6.“罗马人从斯多葛派那里接受了自然概念,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公民的法律,即所谓的‘公民法’,但也存在适用全人类的法律”。为此,罗马帝国制定了
A. 《十二铜表法》
B. 习惯法
C. 《权利法案》
D. 万民法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谁是国家最高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最终,英国人明确的答案出现于
A. 1649年 B. 1689年 C. 1701年 D. 1721年
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当今在世的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里,女王经历了十几位英国首相,见证了英国社会沉浮与世界变迁。下列关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B.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C. 英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 D.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9.“英国一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这种制度是
A. 两党制
B. 责任内阁制
C. 总统制共和制
D. 联邦制
10.“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材料中通过的宪法是指美国的(  )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1871年宪法 D. 1875年宪法
11.近代某一资本主义国家帝国议会由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公民普通投票选出。它对国家的外交和军事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单独通过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无权要求政府做政务报告。该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12.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新的、富有战斗意义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出自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反杜林论》
D. 《四月提纲》
13.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第一步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步从理论到实践;第三步从理想到现实……其中“第三步”是指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14.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写到的这件事发生在
A. 1840年
B. 1860年
C. 1884年
D. 1900年
15.《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辛丑条约》有关的战争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有内阁制之分。法国则内阁制度,美国则总统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的是
A. 责任内阁制
B. 君主立宪制
C. 总统共和制
D. 专制君主制
17.《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 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
C. 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D.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8.某史书记述说,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19.“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八大
20.1946年5月,远东军事国际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日本河本大作在法庭供认:“于(某)夜,派虎石台(奉天以北八公里)守备中队破坏柳条沟的桥梁”,“结果,只破坏柳条沟的一座小桥,然而它却……使事变发展扩大。”该“供认”中所说的“事变”,意味着
A.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 日本实现“征服满蒙”的计划
C. 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1.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跟哪一战役直接相关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2.“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朝鲜战争爆发 B. 二战爆发 C. 美苏“冷战” D. 东欧剧变
23.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计划“是
A. 星球大战计划
B. 马歇尔计划
C. 怀特计划
D. 舒曼计划
24.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澳门同胞当家做主,澳人治澳,茁壮成长。澳门回归体现了
A. 政治协商制度的成功运用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用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用 D. “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25.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日邦交正常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分封制实施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只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意思是“罗马帝国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限制政府权力)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安排,致力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门洪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请回答:
(1)如果你是材料一的文本编辑,请依次补全所缺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如何实现“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的?
(3)材料三中“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的“宪法”是哪一年由哪一机构制定的?简要归纳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8.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步入世界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什么?为此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什么问题?面对与会各国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缓和,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地区局势有什么影响?
(4)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倡导成立的。该组织成立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5)综上所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D5.【答案】B
6.【答案】D7.【答案】B8.【答案】A9.【答案】B10.【答案】B
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D
16.【答案】A17.【答案】A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A
21.【答案】B22.【答案】C23.【答案】B24.【答案】D25.【答案】D
26.【答案】(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
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7.【答案】(1)应补文字:公民法;万民法
(2)实现方式:制定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加大,各州保留自治权;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
(每条答出第一句话即可)
(3)时间与机构: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
重要意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28.【答案】(1)特点:两大阵营对峙。
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方针:求同存异。
(3)影响: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4)时间:2001年。
目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5)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