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
第22章第1节 生物的分类
授课教师
池群珍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地点
龙岩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
俞秋彬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的分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的第1节,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的命名及生物类群的划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犬的分类等级”和活动“编写检索表”,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的分类能大概说出一些,但都不准确,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和“编写检索表”因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各生物类群的知识,所以对生物特征的描述可能不够科学。教学上,这部分教师要多讲述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说出生物分类等级以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4.练习编写检索表。
㈡能力目标: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㈢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认同生物分类的科学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分类的方法
难点:1.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2.活动“编写检索表”
重要概念:(课程标准)
1.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
2.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了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讲述法、类比法,归纳总结法
七、教学准备:
1、课件 2、导学案
八、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超市的图片,
问:在超市怎样找到要买的馒头、酱油、灯光、衬衫?
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观察图片
回答
思考
回答
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
展示学习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说出生物分类等级以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3.练习编写检索表。
学习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多媒体展示图22-1,观察图片提供的各种生物的有关信息。
指导学生讨论对12种生物(锦鲤、海豚、斑马、夜鹭、公鸡、荷花、狮子、雪莲、小麦、蘑菇、西瓜、蕨类植物)进行分类。
要求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结果。
提问:大家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样在研究生物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是确立了生物分类阶层系统
第二,是建立了双名法,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
观察图片
阅读课本P29活动的方法步骤,识别生物图片;以同桌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制订分类依据,完成生物分类。
交流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
倾听
初步体会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
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分类阶层
系统
思考:为了学术研究的方便统一,科学家采用了怎样更为客观、科学的标准?
1.分类依据是什么?
2.分类等级有哪些?
3.分类方法是什么?
请同学们分析P30图22-2犬的分类等级,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图中找到犬在不同分类单位中的具体位置,感受各分类等级的高低和从属关系。
2.犬的分类单位有哪些?哪个分类等级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哪个最少?
3.哪个分类等级包含的生物相同特征最多?哪个最少?
归纳分类等级的特点:分类等级高,包括生物种类___,共同点____;分类等级低,包括生物种类___,共同点____。
引导学生观察分类阶层系统,请学生判断猫、虎、犬亲缘关系的远近。
说明基本单位及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阅读课文P29、30
回答
分类依据是: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方法:确立生物分类阶层系统
观察课本第31页图22-2,
阅读教科书第31页,了解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的分类等级的。
观察图片
回答
倾听
梳理生物学家对生物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析图22-2犬的实例,分析生物的分类阶层系统,认识生物分类等级特点。
使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目的。
区分物种与品种
生物的命名法
出示图片
提问:你认识图片中的生物吗?
提问: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会给生物学研究带来怎样的困难?如何解决?
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双名法统一了生物的命名法
双名法规定,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科学名称,即学名。
生物学名的表示方法:属名+种名
多媒体展示校园里女贞、泡桐、天竺桂的植物标牌,引导学生读懂标牌上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科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单位。
观察图片
回答
俗名的缺点1:同物异名
俗名的缺点2:同名异物
阅读教材中第36页的小资料,说明双名法。
双名法: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
观察
回答
通过图片对比,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区分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
通过了解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认同科学的严谨性。
活动:
编写检索表
1.编写检索表的依据
思考:遇到陌生生物,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这种生物的分类地位,确定是何种生物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检索表、分析检索表特征及规律:
(1)依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写检索表;
(2)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
(3)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
生物检索表:以对比方式编制的区分生物类群的表格。
2.活动:编写检索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32的8种动物(蛙、马、河豚、蝙蝠、企鹅、家燕、蝎子、蟹),区分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运动方式的不同。
提醒:注意编写检索表的规范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是:
根据生物之间的“异”加以区分;
根据生物之间的“同”加以合并。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编制的检索表。
进行评价
观察
倾听
思考
分析检索表特征及规律
对教材中的8种动物进行分类。
编写检索表
交流结果
汇报
思考、回答
倾听
通过展示检索表使学生认识到检索表可以作为工具,检索陌生的生物,确定其分类地位。
通过检索表特征的观察和表述,总结规律,为编写检索表打下基础。
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
达标测评
知识反馈
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达标测评”
提问
巡视
解答疑难
完成导学卷“达标测评”
回答
倾听
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反馈,加强巩固新知识。
新课小结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一重要概念。
依据板书进行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本节课重要概念:对生物进行分类。
倾听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最终巩固重要概念。
布置作业
课本第36页“思考与练习”: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对8只“甲虫”进行分类
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加强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
第22章第1节 生物的分类
一、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进行分类
1.依据: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2.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3.分类的阶层系统:分类等级特点
二、生物命名法
1.生物学名的创立者:林奈
2.生物学名的命名法:双名法
3.生物学名的表示方法::属名+种名
三、依据生物特征来编写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