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动物的卵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动物的卵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9 13:0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的卵

教材简析:
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学生们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风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物种并不以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物种得以延续。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
新生命的诞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对于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繁殖”——学生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但是要真正研究生物的繁殖过程或繁殖方法,学生们会感到比较陌生和困难。因此,教科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植物的花开始,研究开花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进而研究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第1~5课为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
第1课,观察研究活动从观察油菜花开始。油菜花的构造典型、简单。本课通过解
剖、观察油菜花,让学生初步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第2课,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认识花在构造上的多样性和相同性(一般的花都有花
蕊——雄蕊和雌蕊),建立起花的构造和果实与种子的联系,知道植物开花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第3课,细致观察雄蕊和雌蕊,了解它们在形成果实与种子中的作用,知道给花传粉的意义。
第4课,通过观察油菜果荚和多种植物的果实,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式,植物种子的某些特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
第5课,观察发芽的蚕豆,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以及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第6~7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
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动物的卵”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研究了关于植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的孕育之后,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各种动物卵的观察,特别是对青蛙和鸡的卵是怎样发育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到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本课展示了11种动物的卵进行比较观察,观察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内外部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观察青蛙卵和鸡卵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胚胎是怎样发育的。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动物的卵;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观察小鸡的孵化。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学生们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风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前面5课的学习,认识到,生物物种并不以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结束,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物种得以延续。那本课通过植物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为了繁殖,动物的卵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鸡蛋的胚,了解胚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鸡蛋、放大镜、培养皿。
为教师准备:鸡蛋、鹅蛋、鸭蛋、鹌鹑蛋、鸽子蛋等;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回忆
认一认
我们这个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5课, 在前5课的学习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花的结构,在大自然里各式各样的花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结构,因为这些结构,这些花最终会发育形成种子,而植物的种子会通过各种形式散播到远方,当然,这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发育成“新的生命”。
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是怎样繁殖的。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的?(想)那我们今天就要运用前面研究植物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动物的繁殖。
看看,这个大家认不认识?(蚕)蚕宝宝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卵) (PPT)
那,咱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动物的卵》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引入课题
激发兴趣
(板书:结构——功能)
(板书课题)
二、动物的卵
观察
比较
尝试小结
观察
捏一捏
观察
猜测
观察结构
记录
思考
交流
讨论
(一)观察各种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除了蚕宝宝以外,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是由卵孵化而来的?(鸡、鸭、鱼……)
世界上有很多动物都是由卵孵化而来的。
1、不同种类动物的卵——图片(PPT)
2、同一种类动物的卵——实物展示:鸡蛋、鹅蛋、鸽子蛋、鸭蛋、其它鸟类的蛋
3、小结:动物的卵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种类的动物也一样
关注:学生的观察及比较能力
(二)过渡:这些差异很大的卵最后都能孵化成一种小动物。那它们是怎么变成一个个小动物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想)
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动物的卵——鸡蛋。
(三)观察鸡蛋
观察方法:看、摸、闻……
观察顺序:从外到内
记录:文字+图画
1、外部结构
(1)鸡蛋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推测一下原因
(椭球形——壳很脆,但用手捏一捏,怎么也捏不碎)
(2)用放大镜观察鸡蛋,我们会发现什么?
(鸡蛋表面凹凸不平——气孔)
(3)气孔有什么作用?——联系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示:卵是动物生命的延续体,是有生命的,它需要呼吸,所以必须通过小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内部结构
仔细观察除了蛋白和蛋黄以外还有什么结构?
(1)生鸡蛋(PPT)
蛋白、蛋黄——营养库(养料和水分、营养)
胚盘(蛋黄里的小白点)——发育成小鸡
系带——固定蛋黄
蛋黄膜——分离开不同的营养
红色、黑色或棕色的小点——精子
(2)熟鸡蛋(PPT)
气室——存储少量的空气,保证呼吸
蛋壳膜——防止营养物质流失(蛋壳上有气孔,蛋清是液体)
(3)小结:(PPT) 结构
(4)鸡蛋的结构我们都清楚了,接下来该干什么了?
关注:学生的观察仔细层度以及学生的推测
让学生知道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
卵存在很大的差异,为动物的多样性打下基础
椭球形的外形使鸡蛋可以承受很大的力量而不破,起保护作用
强调:结构和结构的特点指向功能
气孔——呼吸
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结构是为了发育成小鸡
(手指指黑板的“结构——功能”)
三、小鸡的孵化
思考
观看
小结孵化的条件
(一)一个鸡蛋到底是怎样孵化成小鸡的?我们来看一组图。(PPT)
(二)是不是一个鸡蛋孵化成小鸡就只需要有这些结构就行了啊?(不是)那还需要一些什么条件?鸡蛋怎样孵化成小鸡
出示图片(PPT)
需要时间(3周左右)
需要温度(35℃—40.5℃之间)
其他条件(通风、湿度、翻蛋等等)
小结: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
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四、青蛙卵的孵化
拓展
(一)出示青蛙卵的实物让大家观察
(二)视频——青蛙的发育过程
认识更多卵的发育
五、卵生动物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孪生动物。
掌握什么叫卵生及卵生动物
教学反思:
1、老师太强势,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一旦有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就顺势而下,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去推测各个结构的功能。而且老师的话很多,总想给学生多说一点,想面面俱到,这样也占据了不少学生的活动时间。而且从一开始上课,老师就很亢奋,虽然这样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由于一直高强度的与老师配合,在后半段的课堂上,学生就显现的比较疲惫,这就是老师没有很好的分配一节课的兴奋点。
2、胚盘的作用,虽然让学生通过联系植物胚珠的功能而推测了出来,但是是不是真的就是由它发育成小鸡的呢?学生并没有观察到,那么在接下来的鸡蛋孵化过程的图片中,就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胚盘的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它作用的认知。
3、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鸡蛋,大家都很熟悉,先让学生画一个鸡蛋,大部分的孩子就会画一个椭圆形。是不是真的鸡蛋就是这个样子呢?我们进行观察,先观察外部,在原有的椭圆形基础上补充气孔。再来内部研究,除了蛋黄蛋白以外,其实还有气室、蛋壳膜、系带、胚盘。当学生吧鸡蛋的结构通过观察完整的画出来以后,再和最初的椭圆形比较,会发现:原来我们非常熟悉的鸡蛋,还有那么多的东西是我们原来没有关注到的。这样就会让学生自己体会出观察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