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7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7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9 13: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动物总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繁殖。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思维导图,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
3、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领悟科学家坚持不懈对事物做细微观察的研究精神。
学情分析 :
像青蛙、鸡这样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像猪、狗这样直接生出小宝宝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很多学生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本课概念的建构就是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三个挑战活动制作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前概念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
重点难点 :
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繁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是个美妙的季节,鸟语花香,植物们都忙着开花、传粉,繁殖后代。这个时候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视频播放)
2、看了这段视频,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它们的活动与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吗?
3、其实他们都是在为繁殖做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动物的繁殖活动。(ppt出示相关图片)
板书: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挑战活动,自制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
1、今天同学们要挑战3个活动,老师要看看哪组完成得最快。在活动前,我们一起来看下活动要求.(ppt活动要求)
2、活动(一):结合手中收集的资料,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动物卡片按照动物的繁殖方式分类.并标明这样分类的原因。最快的组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可以结合资料包进行讲解。)
3、生汇报,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4、活动(二):结合手中的资料,在思维导图上排列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过程。完成好的小组来展示。(可以结合资料包来说明)
5、生展示汇报。
6、活动(三):刚才2个活动大家都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交流下第三个活动,卵生、胎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在你的思维导图上表现出来。(提示:可以写在旁边,也可以展现在图上)
生展示内容.
师小结:相同点:动物都要经历求偶和交配的过程;不同点:卵生动物受精卵产在体外,胎生动物受经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生下小动物。卵生成活率低,胎生成活率高。
7、刚才我们交流时,海马、鸭嘴兽没确定是哪类,请查阅你手中的资料,看看他们两个应分到哪一类?
8、通过刚才的三个活动,我们知道了动物繁殖方式有卵生、胎生,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非卵生、即胎生吗?结合你手中的资料,思考这个问题。(胎生蜥蜴,卵胎生)
9、师小结:自然界真的很精彩!每种生物都是他自己的主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自主探究与拓展
“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家长是怎样告诉你的?请看大屏幕。(视频播放)
小结 :
1、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很多动物繁殖的知识,那如果人类和动物没有繁殖会怎么样?(会灭绝)
2、所以动物繁殖的意义是生命的延续,有了繁殖,生命才生生不息,世界才精彩纷呈。
四、课后拓展 评论 .
生命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来之不易,敬请大家敬畏生命,珍爱生活。最后谨以此句和大家共勉: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至。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我们自己。
教学反思:
本课的知识学习内容并不复杂,主要是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生殖。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在上这一节课之前,从动物的图片到繁殖活动的视频再到课件,我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思维导图,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实况录相、模拟动画、图片呈现等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虽然上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上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况。例如,在第一个活动环节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讲解卵生和胎生,没有给够机会,导致个别学生没有机会发言。
2、由于本课内容较多,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应用的效果没有理想中好。
3、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
改进措施:
1、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搜集资料,搜集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2、减少教师的包办行为,只要是学生能办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兴趣很浓,学生在活动研讨中增长知识,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然,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达到本课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