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中国地理的差异;
2.运用地图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析南北差异;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初步了解中国区域。
【学习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做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________。南部长夏无冬,北部________。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__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__。
3.地势: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________等温线;③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⑤是我国____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图·析图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1月平均气温(高于0℃或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方式
民居特点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3.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 )
A.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一线 C.巫山—雪峰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 )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 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降水
C.海陆分布 D.地形
8.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
B.此山脉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大体一致
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
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长白山—武夷山
11.粤菜、鲁菜、湘菜都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 )
A.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 B.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
C.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 D.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中部低四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13.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eq \o(\s\up7(,) ,) ,) ,)
A.①太行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昆仑山脉 ④祁连山脉
B.①大兴安岭 ②台湾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C.①雪峰山脉 ②长白山脉 ③秦岭山脉 ④大别山脉
D.①巫山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阴山山脉 ④横断山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学习重点】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新学期开始几位同学凑到一起,畅谈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大家想想他们去的是什么区域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流)一致。
3.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课本第6页活动)
1.(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3.(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6.不属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7.“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 )
A.第一、二位 B.第三、四位 C.第五、六位 D.第七、八位
10.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连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学习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3.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你知道北方地区包括哪些有特色的地方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以北,东临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大部分属于________(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_”。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
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粮食作物,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从地理位置看,北方地区应该位于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2.东北黑土地和华北黄土地的农业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北方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北方地区东临( )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耕地集中连片
4.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
5.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采地下水 B.跨流域调水
C.兴建水库 D.广泛应用海水淡化技术
6.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滑坡和泥石流 C.台风 D.干旱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地形区C________,有“________”之称;D________;L________和F________又常被称“________”,F地形特点是________;濒临海洋G________;H________。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________,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经济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真实写照。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气候:东北三省气候________。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________,冬季________较多。
3.地形: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_”。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东部为________山地,北部为________,西倚________。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________。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________。
4.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流过,这两条河是________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________流过,它是________两国的界河。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________毫米,降水多的原因是________。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________。由于纬度________,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________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冬季降雪较多。
3.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提示: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描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
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冬季
2.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为________,B的简称是________,C为________。
(2)写出图中山脉的名称:D为________;E为________;河流F为________,它是________两国的界河。
(3)K所代表的地形区是________,此地作物熟制为________,盛 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重点】
1.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
2.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________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________,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________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________影响,容易发生________。
(2)有利条件:地势________,土壤________,适宜大规模的________耕作;气候________,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开发历程。
4.保护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东北平原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很多地方是湿润区,这也为塑造我国最大的湿地创造了条件。其中________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__。
1._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在书中做标注)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图6.19“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2.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6.21“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1和图6.20,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3.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6.22“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并对照图6.20“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限制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2.东北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3.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4.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5.目前政府决定东北地区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
A.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
C.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该区剩余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地
6.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位于辽宁省的是( )
A.京津唐 B.辽中南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7.下列不属于形成东北三省产业的是( )
A.钢铁、机械 B.石油、化工 C.煤炭、电力 D.轻纺、电子
8.读辽宁省城市、交通和矿产资源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相邻省区: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海域)。
(2)矿产资源:F________油田,G________铁矿。
(3)铁路线: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城市:③________,④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点】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山脉,西至________,北连________高原(大致以________为界),南抵________。
(2)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________而得名,地表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______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原因是黄土具有________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________,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________,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厚度一般超过________米。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________;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________;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________;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________,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2.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________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填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乌鞘岭。
(2)在图填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山脉,西至________,北连________高原(大致以________为界),南抵________。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________而得名,地表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严重。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2.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3.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4.读图6.29“黄土高原的塬、梁、峁”,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黄土高原位置:东起________山,西至________岭,南至________岭,北抵________。
2.黄土高原主要景观有黄土塬(四周陡峭,顶上平坦,面积较大的台地)、________(呈条带状延伸的山梁)、________(呈穹状或馒头状的山丘)。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为________,所跨省级行政区主要有________。
4.黄土高原的成因“________说”得到广泛支持。
5.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云贵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6.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主要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7.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8.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高原),B________(山脉),
C________(山脉),D________(河流)。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
(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阶梯。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知道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后果;
3.知道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
5.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
3.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塬、峁、梁、川)引出新课。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________。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_______的地区之一。这里的________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缺少了植被保护,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________,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1)自然原因:
①黄土土质________,多________,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裸露,缺乏________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________。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破坏地表。
2.完成教材P29页活动2,得出结论:
(1)土质:________(沙土或黏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坡度:________(陡坡或缓坡)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3)降水强度越________,水土流失越严重。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________,破坏了________和________,使得自然灾害加剧,________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________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________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
(1)采取________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________,如陡坡地退耕________、________,过度放牧的地方________的牲畜数量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图,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图中的黑色箭头表示什么?箭头的多少与植被有何关系?
(2)三个烧杯中的水土流失量与植被的多少有何关系?
(3)结论:三幅图片由左向右说明,随着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越来越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谈谈你的看法。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末段,黄河携带的从黄土高原流失的泥沙,几乎全部经过这里。据三门峡水文站实测,黄河最高含沙量达746千克/米3,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
3.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P30页活动的图文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读教材图6.37,讨论“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________,拦截坡地流失的___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________。
(2)读教材图6.38,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________,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读教材图6.39,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①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________耕作。
②退耕结合________,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时要控制________的增长,减轻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
④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土高原的________和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特殊 B.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C.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D.全球气温上升
2.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 )
A.增加草地放牧的牧畜数量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加大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3.黄土高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酸雨 C.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4.有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举措,正确的一组是( )
①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牧草 ②改圈养牲畜为天然放牧 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④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6.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开挖新河
8.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9.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主要界于( )
A.800mm~1600mm B.400mm~800mm C.200mm~400mm D.200mm以下
10.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地表破碎,缺乏植被 D.黄土本身疏松、干燥的特性
11.下列省份中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是( )
A.江西 B.山西 C.黑龙江 D.西藏自治区
12.(多选)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两大平原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河套平原
13.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流程图(把字母填入适当的方框内):
A.农作物产量下降 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学习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北京位于________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________海。
2.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3.北京相邻的省区有:________省,________市。
4.北京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__,干湿区是________,属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
5.北京的主要河流有________,大致流向是________,注入的海洋是________。
6.北京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________部________部和________部三面环山,________部是平原。
7.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________中心、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中心。
8.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________多年前,这里已形成聚落中心,称为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
9.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两代,建筑排列呈________状,城市格局呈“________”字轴线形。
10.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历史内涵丰富和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瑰宝,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重点看相对位置,周围的地理事物,探究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哪些方面体现了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4.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5.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北京作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京都,最早的朝代是( )
A.周 B.金 C.元 D.明
2.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北京是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D.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3.下列属于北京历史名胜的是( )
①明清故宫 ②八达岭长城 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④北京胡同 ⑤中华世纪坛 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4.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北京举行,这说明北京市是我国的( )
A.政治中心 B.交通中心 C.文化中心 D.新闻中心
5.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出北京的是( )
,A) ,B) ,C) ),\s\do5(D))
6.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的城市发展现状;
2.掌握北京未来发展方向。
【学习重点】
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北京未来发展方向。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北京的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化大都市这部分内容。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________,规划和建设一些________,以及城市________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________产业,提高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建设人与环境________的城市环境。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为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的是( )
A.颐和园 B.故宫 C.天坛 D.秦始皇陵
2.下列关于北京建设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 )
A.为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大都市,应保持古城原有的格局和原有的风貌,不准兴建现代化建筑
B.为建成北京现代化大都市,要彻底改变旧城原有格局和原有风貌,大力兴建现代化建筑
C.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现代化建筑,使传统建筑和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既有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
D.将旧城的四合院和胡同全部拆除,建成高楼大厦,让更多的人享受新生活
3.下列建筑不属于北京的是( )
A.明清故宫 B.颐和园 C.清华园 D.避暑山庄
4.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明清故宫 B.颐和园 C.圆明园 D.陶然亭公园
5.现在的北京,城市道路宽阔,修建了立交桥、地铁等,这些建筑有利于( )
A.对北京旧城的改造 B.改善北京的交通
C.对古建筑的保护 D.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
6.北京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有利条件(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集,劳动资源丰富
C.传统历史文化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7.北京交通格局的特点是( )
A.“井”字形格局 B.由圆环路和“井”字路组成
C.棋盘形格局 D.环形路和放射路组成
8.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个全新的理念( )
A.新中国、新北京、新奥运 B.优美、清新、奋进
C.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D.更快、更高、更强
9.北京典型的传统民居是( )
A.竹楼 B.四合院 C.高脚楼 D.土楼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学习重点】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位置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以东,南临________。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________,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纬度地区,属于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_之间,最冷月气温在________以上。受________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________(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发展农业的________条件优越,耕地多为________。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油料作物是________,主要水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一月份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平原和盆地为主
C.盆地和高原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3.关于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同时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
4.下列景观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高山草甸
5.读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形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山脉:D________,E________。
(2)图中F为________(河流),其入海处是我国的________市(直辖市),该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
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鱼米之乡》,提醒学生找出歌曲和视频中出现的“鱼米之乡”的独有的景观。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_______游地区,濒临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
本区地势________,河网____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____(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____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____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__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说明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如何进行经济合作的?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说一说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3.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下
3.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 )
A.通风防潮、利于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
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
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
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
6.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7.下列各项中,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平原是指(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8.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__海,B________海,C________运河,D________(河流)。
(2)该地区的气候以____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__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粮食作物)产区;由于这里河湖众多,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产区。因而本区有“________”的美誉。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及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3.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重点】
1.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及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出示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1)目前,____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3)_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____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________地区的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文化特色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________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________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________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回答问题。
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________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和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________”。
2.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为从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交通方式 起始地和目的地 最短用时
高速铁路
昆山—上海 17分钟
昆山—苏州 13分钟
高速公路
昆山—上海 约1小时
昆山—苏州 约1小时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们讲一讲。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长江三角洲
2.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渤海地区
3.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 )
A.上海 B.南京 C.扬州 D.苏州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B.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C.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D.它的煤炭资源丰富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湖密布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6.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
E________,F________。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湖泊、河流的名称。
M________,N________。
(4)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________,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耕地类型是________(选填“水田”或“旱地”),农作物熟制为________。
(5)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它濒临________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长江因通航里程长、运量大,素有“________”的美称。
【拓展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铁矿资源、煤炭资源并不丰富,但钢铁工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学习目标】
1.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习重点】
1.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当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出“一国两制”政策。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一国两制”政策
(1)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_特别行政区。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_特别行政区。
(3)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________实行社会主义制度,________、________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位置和范围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________东、西两侧,与________省相邻。
(2)香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附近的很多岛屿组成。澳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3.宝贵的城市建设用地
香港地区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状,采取了“上天”——________,“下海”——________两种扩展方式。
1.东方明珠
(1)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2)经济地位: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
2.优势互补
(1)举例说明港澳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内地与港澳的经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中“店”指________,“厂”指________。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盈利较多的是________。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什么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好处有哪些?
2.香港被称为“东方明珠”“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它经济发达。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何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是什么?
3.香港人多地少,他们是怎样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4.为什么说香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合作?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
A.粤 B.桂 C.云 D.闽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
A.北端 B.东南端 C.南端 D.西端
3.香港城市建设中保留大片的绿地,其原因是( )
A.香港土地面积大,有大量空地闲置 B.香港人口密度小,有大量空地闲置
C.为了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 D.香港土地价格昂贵,很少有人开发
4.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5.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
A.建设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
6.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
A.英国 B.法国 C.祖国内地 D.美国
7.被称为“购物者的天堂”的城市是( )
A.上海 B.杭州 C.香港 D.澳门
8.对于香港和澳门,我国政府不允许其实行的政策是( )
A.“一国两制” B.“高度自治” C.完全独立 D.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9.香港和澳门都比较发达的经济部门是( )
A.建筑业 B.汽车业 C.仪器制造 D.旅游业
10.从北京乘火车到香港的最佳铁路线是(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哈线 D.京沪线
11.香港的经济支柱是( )
A.加工工业 B.对外贸易 C.钢铁工业 D.多种轻工业
12.以下产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的是( )
A.金融服务 B.信息服务 C.转口贸易 D.博彩旅游业
13.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 B.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
C.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D.1997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1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扮演“厂”的角色的是( )
A.澳门 B.香港 C.香港和澳门 D.珠
15.读“香港和澳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A________,F________。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和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3)澳门特别行政区由________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组成。
(4)B是________(城市),C是________(城市)。
(5)D是________铁路,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举例说明台湾岛丰富的物产。
【学习重点】
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哪个民族?(高山族)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份?(台湾和福建两省)(讲述)今天我们就讲述台湾省。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台湾省包括________岛,以及附近的________岛、________岛等许多小岛,北临________海,东临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海,西隔________海峡与________省相望,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__________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阿里山中的景色迷人。
3.台湾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________”。
4.________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下面列举的,你还知道哪些?请说出他们的含义。
海上米仓 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森林之海
东南盐库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海峡”是指( )
A.琼州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 D.朝鲜海峡
2.关于台湾岛的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台湾岛大部分位于南海与太平洋之间 B.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C.台湾岛大致位于20°N至25°N之间 D.台湾岛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之间
3.台湾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高原、丘陵 B.山地、平原 C.丘陵、山地 D.平原、高原
4.台湾岛隔台湾海峡和大陆相望的省是(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上海市
5.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
B.台湾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位于台湾岛的西侧
C.由于台湾岛盛产温带水果,被称为“水果之乡”
D.由于台湾岛盛产水稻,被誉为“天然植物园”
6.台湾有“海上米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东部 B.台湾西部 C.台湾中部 D.台湾北部
7.台湾素有“东方甜岛”之称,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种植( )
A.甜菜 B.甘蔗 C.哈密瓜 D.葡萄
8.下列描述中不是台湾岛的美称的是( )
A.森林宝库 B.塞外江南 C.海上粮仓 D.东方甜岛
9.2008年6月13日上午,海峡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提供了保证。假如你要去台湾旅游,你会去( )
A.西双版纳 B.布达拉宫 C.日月潭 D.三亚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台湾的工业发展状况,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优势。
【学习重点】
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优势。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台湾是如何做到的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台湾经济从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________,形成“________”型的经济。
2.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海岛多________、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________、吸收________、大力建设________。
3.从60年代开始,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________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4.距台北70千米的新竹科学园区,号称“________”,是台湾________产业的代表。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发展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2.台湾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台湾的“硅谷”位于( )
A.台北 B.基隆 C.新竹 D.高雄
2.下列不属于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的是( )
A.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 B.气候温暖湿润
C.海岛多港口 D.吸收外国资本
3.关于台湾省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农业为主 B.出口贸易结构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C.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D.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4.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B.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
5.将下列省区与其相应的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坎儿井是其居民利用的引水工程
②台湾省 B.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 C.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④北京市 D.“上天”“下海”是其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E.其旧城格局呈“凸”字形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原因及其对植被、河流的关系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原因及其对植被、河流的关系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_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东部高原以________和________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以________景观为主,只有盆地________有星星点点的________。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________,而且________对湿润气流阻隔,形成以________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的差异引起的。
4.西北地区的河流稀少,以________为主,___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5.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种植业只分布在有________水源的地区。
6.填表。
牧区名称 省区 牧场类型 优良畜种
内蒙古牧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是________。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西北地区
2.为什么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丘陵、高原为主 C.以山地、丘陵为主 D.以高原、盆地为主
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 B.距海洋远,山岭阻隔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季风不能到达
3.西北地区的植被,从东向西大体为( )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以耕作业为主 B.以林业为主 C.以畜牧业为主 D.以渔业为主
5.下列优良畜种中,不属于四大牧区优良品种的是( )
A.三河牛 B.藏绵羊 C.滩羊 D.新疆细毛羊
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源条件 D.科技条件
7.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 )
A.东北平原 B.江汉平原 C.宁夏平原 D.鄱阳湖平原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①是________,其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
(2)图中实线②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3)A点所在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带。
(4)B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是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影响区域农业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塔里木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西气东输工程。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哪一个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沙漠和戈壁广布
(1)位置:位于我国新疆________,天山山脉和________山脉之间。
(2)自然环境:
①气候:典型的________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________,气候干旱,昼夜温差________。
②河流和植被:荒漠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河。
(3)城市和人口分布:人口多分布在盆地边缘水源丰富的绿洲,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4)绿洲的开发与保护:绿洲边缘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________,所以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防止过度开采水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活动。
2.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________,光照________,昼夜温差________。
(2)水源:高山冰雪融水,特有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3)绿洲农业
①特色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a夏季________充足、________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b夏季昼夜温差________,有利于瓜果________的积累,所以特别甜。c夏季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水源,成为优质棉花产区。)
②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3.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1)油气资源的分布: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________。
(2)西气东输:四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
①起止点:西起塔里木盆地的________油气田,东至长江三角洲的________。
②产生效益:
西部地区:a.使________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b.增加当地的________;
c.增加________机会。
东部地区:a.缓解________短缺问题;
b.改善________。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一、地理特征
1.读新疆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________,盆地②________,邻国③________。
(2)我国最大内流河④________;
(3)我国最大的沙漠⑤________。
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因此塔里木盆地降水________,气候极为________,当地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
3.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________,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和________,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这里。
4.塔里木盆地夏季________,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在绿洲地区发展了________。
二、能源丰富
1.预测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地总量的三分之一。
2.西气东输:
(1)对西部的好处:①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②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③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2)对东部的好处:①缓解东部的能源短缺;②天然气是洁净能源,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用。
三、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问题:
(1)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开采地下水资源
(2)大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如跨流域调水、水库等
(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4)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开发问题:开发过程中注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 )
A.酸雨的减少 B.沙尘的减少 C.水土流失的减少 D.泥石流的减少
2.“西气东输”的起点是( )
A.克拉玛依 B.玉门 C.乌鲁木齐 D.轮南
3.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
A.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多 B.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耗费少,糖分积累多
C.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4.位于新疆中部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祁连山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青海省
6.塔里木盆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能源主要是指( )
A.太阳能 B.石油、天然气 C.水能 D.煤炭
7.下列省份不与新疆为邻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甘肃省
8.西气东输的起点位于的地形区是(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9.下列没有反映塔里木盆地干旱这一自然特征的是( )
A.多沙漠、戈壁 B.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C.农村、城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D.矿产资源丰富
10.塔里木盆地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
A.湖泊水 B.河流水 C.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1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是“________”工程示意图。
(2)此工程起点________(省区),向东终点在________市。
(3)________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国家“________”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塔里木盆地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工业基地。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高寒气候;
3.农牧业生产特点;
4.能源和矿产资源;
5.主要城市。
【学习重点】
1.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青藏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韩红所歌颂的“天路”把我们带进“人间的天堂”——青藏地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位置:昆仑山脉—________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
2.范围: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3.自然条件:
总特点:“高”“寒”
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盆地。
气候:主要是高山高原气候。
河湖:“三江源”是指青海省南部________、________、澜沧江三江发源地,本区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________。
4.农牧业:
以牧业为主:代表牲畜是________。
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代表作物是________。
5.交通运输:
铁路——青藏铁路东起________经格尔木西到________。
公路——青藏、川藏、________、________中尼公路。
6.资源优势: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__________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__________之称,__________是最著名的钾盐基地。
7.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滥捕乱猎等问题。
8.居民:主要是藏族,多信奉________教,主食糌粑,著名宗教圣地________。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2.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会给青藏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属于我国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的是( )
A.湟水谷地 B.宁夏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
2.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高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
3.下列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叙述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居民和农业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D.地热资源丰富
4.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澜沧江
5.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建在( )
A.吐鲁番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6.目前西藏与外界相通的主要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路
7.青藏铁路修建中最大的障碍是( )
A.高寒缺氧 B.滑坡和泥石流 C.冻土 D.通过沼泽地带
8.下列农作物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是( )
A.大豆、高粱 B.豌豆、芝麻 C.青稞、豌豆 D.水稻、谷子
9.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
A.藏羚羊 B.骆驼 C.牦牛 D.藏绵羊
10.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是( )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
11.读我国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
(1)青藏地区的范围,包括Ⅰ________自治区、Ⅱ________省、Ⅲ________省西部,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中________族的聚居区。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图中哪三条河的源头?________(填序号)
(3)铁路线B是我国正在建设的________铁路南段,它的修建将结束________西藏自治区无铁路的历史。
(4)西藏南部的________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________谷地,是本地区重要的农业区;________和________是本地区主要的农畜产品。
(5)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青藏高原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请你列举两项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省的南部,是________源区、________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这里像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通过三条河流向下游输水,被称为“__________”。
2.江河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融水,________和________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________、面积最________的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对于这类的保护,直接关系到________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出现了________加剧、________严重、虫鼠猖獗、________锐减等问题。为此国家设立了________自然保护区。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模拟科学考察 探寻黄河源头
(1)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正源是________。
(3)你判断黄河正源的依据是________。
(4)黄河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为什么把三江源地区称为“中华水塔”?
3.保护三江源地区有什么重要意义?
4.三江源地区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有什么保护措施?
5.三江源地区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 )
A.长江、黄河、珠江 B.黄河、怒江、珠江
C.长江、黄河、澜沧江 D.长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
2.被誉为“中华水塔”的是( )
A.西双版纳地区 B.三江源地区 C.东北地区 D.塔里木地区
3.三江源地区的河水来自于(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大洋之水
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 )
A.大熊猫 B.藏羚羊 C.无鳞湟鱼 D.金丝猴
5.读黄河源区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在( )
A.青海省 B.甘肃省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黄河的源头是( )
A.扎曲 B.约古宗列曲 C.卡日曲 D.沱沱河
(3)黄河发源于( )
A.巴颜喀拉山 B.唐古拉山 C.念青唐古拉山 D.冈底斯山
(4)黄河发源地为连续多年冻土,说出这里寒冷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学习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4.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学习重点】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在世界中求发展。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展示关于我国加入WTO的艰难历程和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视频或图片。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同的区域,地理条件不同,________也不相同。
2.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________,对不利的________进行合理的改造,________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________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得到充分的利用。
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________的世界。各国家之间的联系会________。我国要积极融入________过程,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________,引进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4.人类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我们对保卫________,保护地球________,促使________的进步,肩负着重大责任。对此,我们应做出应有的贡献。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我国某一个方面的国际地位。
2.结合本期所学内容谈谈我国的基本国情。
3.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如何发展经济?
4.作为一个大国肩负着哪些责任?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工程中跨地域合作表现不明显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黄河大桥
2.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地区建设了( )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沿海生态林工程 D.黄河防护林工程
3.下列地区与其优势搭配错误的是( )
A.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B.云南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
C.东北地区——矿产丰富 D.黄土高原——森林茂密
4.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 )
A.没有竞争的世界 B.使用统一货币的世界
C.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 D.和平安定,没有战争的世界
5.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6.号称世界最大生态工程的“三北”防护林,已成为一道横在中国大地上的绿色长城,它跨越的地区是( )
A.东北、华北、西北 B.华北、华东、华中
C.华北、华东、华南 D.西北、西南、华南
7.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B.流行病的防治
C.资源的短缺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8.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 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9.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发
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很高 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太小
10.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直接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工程是( )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北煤南运工程 ③青藏铁路工程 ④西气东输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电,输送到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
(2)实施西电东送的目的是什么?
(3)你还能举出几个解决我国能源分布不均问题的工程吗?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