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章课件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PPT共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章课件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PPT共5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9 20:34:38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国际枢纽功能
欣赏《东方之珠》歌曲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3、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4、了解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信息和教育。
香港
一、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回归线以南,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地理范围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陆地面积1104km2。
3、地形特征
香港海岸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仅占陆地面积的1/6。
(1)想一想,香港城区高楼林立,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面积较小,且多山,用地紧张。
(2)为了缓解香港用地紧张,一般采取哪些措施?
填海造陆(1987~2010年新造陆地面积达48km2)。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香港原属广东省,1840年鸦片战争后陆续被英国侵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香港
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香港回归以来,经
济得到稳步发展,社会事
业全国进步,对外交往更
为活跃,香港人民对未来
发展充满信心。
二、发达的交通运输
1、海洋运输
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作业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国际商船队。
2、航空运输
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
3、陆上运输
境内和对外有高速公路、铁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有京九、广深铁路和高速公路与内地相连,陆上交通非常便捷。
香港葵涌码头
香港国际机场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迪士尼乐园
(一)旅游业发达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十分发达。
(二)会展和信息业
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香港拥有先进的电信系统和众多的媒体,是重要的国际性信息中心。
(三)教育发达
香港教育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商业街
四、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一)发展经贸的有利条件
香港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枢纽位置;背倚祖国内地,面向国际市场;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香港的产业
1.产业结构
香港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

2.制造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钟表、成衣、玩具、食品、首饰等,工业地位不断下降。
3.商业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目前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区和商品转口港。香港商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
4.金融业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让全球保持24小时运作。香港现有银行180多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香港还有规模庞大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
香港证券交易所大厅
读图,说一说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地区构成特点。
2010年香港进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2010年香港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中国内地是香港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对象
结合下列材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
的相互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来自香港的资金占到祖国内地引进外资总额的80%以上,是祖国内地引进外资的最大来源地。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充当了祖国内地与外界经济联系的“二传手”角色。在此过程中,香港获取了丰厚的收益,也有力地促进了祖国内地贸易的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制造业向祖国内地大举转移,现代服务业随之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为香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祖国内地赴香港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香港的影视业依托祖国内地获得了长足发展。在香港上市的祖国内地企业达400多家,市值占香港股市总值的一半以上。
南海
珠江口
深圳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集装箱港口
国际商船队
京九、广深
旅游业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
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对外贸易
购物天堂
1、香港特别行政区濒临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货运方式主要依靠( )
A.铁路 B.公路 C.海运 D.航空

3、长期以来,香港的主导产业是( )
A.加工制造业 B.现代服务业
C.金融业 D.对外贸易

4、中国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内地 D.中国台湾
D
C
D
C
(共13张PPT)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
旅游文化特色
1、了解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

2、理解澳门的经济特征,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与东侧的香港隔海相望,相距仅61公里。

一、 地理概况
  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
19世纪末,陆地总面积10.3平方千米,由于澳门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人们不断
,所以面积逐年增加。
填海造地
  1、澳门属 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0℃,气候宜人,环境幽雅,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亚热带季风
“海上花园”
2、主要名胜
澳门城区保存了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精髓。如大三巴牌坊、“唐城”、妈祖阁等。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高27米,
宽23.5米,是1580年建
成的圣禄大教堂的前壁。
1835年该教堂毁坏后,
仅剩下这堵墙壁,因其
上的雕塑、装饰十分精
美,故保留至今,是澳
门的重要标志。
3、经济特征
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业及服务业。
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电子、彩瓷和造船为主。
观察澳门陆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说一说澳门陆地面积的变化及其原因。
1980—2010年,陆地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1980—2010年,陆地面积大幅增加。澳门陆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澳门人民不断填海造地和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
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你了解图中景点吗?除此之外,你还了解澳门哪些景点?请把它们介绍给同学。
(2)议一议,澳门发展旅游业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唐城”
妈祖阁
气候宜人,环境幽雅;中西文化结合,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文化风情;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等。
1、澳门特别行政区由哪几部分组成( )
A.澳门半岛、九龙、氹仔岛
B.澳门半岛、新界、路环岛
C.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D.氹仔岛、九龙、新界

2、下列美称属于澳门的是( )
A.“世界公园” B.“花园城市”
C.“购物天堂” D.“海上花园”

3、澳门不可能具有的经济支柱是( )
A.农业 B.旅游业 C.建筑业 D.博彩业

4、澳门回归前被哪个国家侵占( )
A.日本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国
C
D
A
C
(共18张PPT)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
外向型经济
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数字展厅
1、了解珠三角区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学会正确评价珠三角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三角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3、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
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土地肥沃。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纵横,水热丰足。
农业发达,人
口稠密
区域范围
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
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将答案填入下列空白图框中。
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临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水热和地形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
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
一、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二、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一)广州市
1.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本区最大城市)
2.广州是著名侨乡。
3.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4.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港,广州白云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
5.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粤菜
粤剧
岭南画派
岭南建筑
岭南园林
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蛇口
现在的深圳蛇口
(二)深圳市
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三、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及升级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国南部沿海
广州
深圳
珠海
丘陵
亚热带季风
珠江
京九、京广
京港澳高速公路
外向
1、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 )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B
C
A
D
(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
内外联系
上海城市风貌
1、归纳长三角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2、合作探究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
3、了解长三角主要城市概况。
一、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一)区域环境特征
1.形成原因: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2.自然特征: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
3.人文特征: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江苏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土地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2)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东抵海滨,南达杭州湾,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地
区。长三角位于亚热带地区,临江濒海,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区域优势条件
1、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2、由黄金水道、铁路和公路,以众多港口和航空港构成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3、对外开放的前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4、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上海港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前沿,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会处,是中国沿海主要的枢纽港口。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天吞吐量均居世界各港口第1位。上海港不仅海运发达,还通过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长江等运输干线,与广大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的兴建,使上海的远洋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强。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内河航运、航空运输等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许多城市成群分布,并冠以城市群的名称。读图,说出“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的是哪些城市。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填入空白图框中。
临江滨海
水网稠密
稠密的公路网
多条铁路穿过
多个航空港


关于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玲玲和贝贝说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作进一步的补充。在你的家乡,最重要的河流是哪一条?说一说它对你家乡发展的促进作用。
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
长江为沿岸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丰富的水源。


二、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一)上海的核心地位
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二)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浦东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区域东缘。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拥有陆家嘴、张江、外高桥、金桥、洋山等国家级开发区,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角度,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企业可通过上海金融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三、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一)长江三角洲的北翼
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构成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其中南京是北翼的中心城市。
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工基地,江苏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
苏州东邻上海,西拥太湖,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南京长江大桥
苏州高新区
昆山的巨变
昆山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这里的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历史上昆山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充分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二)长江三角洲的南翼
浙江北部的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城市,其中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
杭州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号称“中国丝都”。旅游业发达,因西湖与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宁波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宁波港是中国特大型深水良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大幅度加强了宁波与杭州湾北岸,尤其是与上海市的发展联系。
杭州西湖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境内,南至宁波市慈溪境内,跨越杭州湾海域,全长3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大桥的建成,使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多千米,大大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有利于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并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合作与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请扮演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和开发商,说一说宁波杭州湾新区拥有的有利条件。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
宁波市北部,地处杭州
湾南岸,北与上海隔杭
州湾相望。过去,这里
是一片茫茫的滩涂。20
01年以来,随着杭州湾
跨海大桥的立项和建成
通车,这里成为宁波北
接上海的门户。


1、长江三角洲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C.亚热带动植物王国
D.旅游胜地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B.经济特区多,对外开放早
C.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D.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3、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
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
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B
B
A
(共24张PPT)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5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
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
1、掌握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2、了解三城市地理位置的关系,从而了解长株潭发展的内部联系的必要性。

3、了解长株潭城市建设两型社会的现状和意义。
(一)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征
1.位置:
长沙、株洲和湘潭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人口与经济:
三市市区现有500多万人口,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一 、城市群概况
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二、 三市的发展差异
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
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位来说,长沙是省会,株洲是铁路枢纽,湘潭是工业基地和旅游城市,三市共同构建湖南的核心城市群。就机械行业来说,长沙侧重工程机械,株洲侧重铁路机械,湘潭侧重电工机械,三市共同构建大型机械工业基地。就冶金行业来说,株洲侧重有色冶金,湘潭侧重黑色冶金,长沙则要限制冶金行业的发展。
三、 三市的发展联系
(一)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城市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间的联系。近些年来,这三个城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1.电信部门
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三市之间通话按市内标准而不是按长途电话标准收费,为市民节省话费。
2.旅游部门
把三市的观光旅游项目整合起来,构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旅游圈。
3.交通部门
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三市之间开行城际公共汽车,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4.环保部门
湘江流经三市市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株洲、湘潭和长沙,要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二)“两型社会”建设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近些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推行节约措施,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减少环境破坏和各种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景观——昭山
“两型社会”建设,应该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下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些措施,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城市群布局采用绿心式形态,即在三市城市之间保留大面积的生态绿地。
城市群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形式,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卫星城镇或发展工业,或承担居住、旅游、商贸等功能
湘江作为城市群的生态走廊,对于城市群的环境建设和旅游开发是至关重要的。要严格保护沿江湿地和山水景观,使之成为景色秀美的滨江风光带。
提高绿化率,推广节能建筑,倡导公交优先,创建生态宜居城市。
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整治力度,重污染型企业限期退出。
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勤俭节约,建立“两型社会”风尚。
长沙市橘子洲
株洲市公共自行车
(1)上述措施是否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2)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你认为有哪些积极意义?
(3)议一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贯彻“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
上述措施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如推广节能建筑、倡导公交优先。
上述措施体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如在三市城区之间保留大面积的生态绿地、构建湘江风光带。
1、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湖南省中部
B.所处地区以平原为主
C.湘江流经该城市群
D.长沙位于株洲和湘潭的南侧

2、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
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
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
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3、有关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发展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较广
C.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
D.国际国内联系极为方便,服务范围广大
C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