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1 11: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 选择题
1.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  )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2.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朝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 )
A. 杭州 B. 余杭 C. 江都 D.建业
5. 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7.“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汉文帝
8.隋朝大运河中有一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9.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二 非选择题
1.读三幅不同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元朝时期大运河河道变化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水系,在世界上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杭大运河属于________景观。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朝的大运河?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___________________B、余杭指今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大运河经过河南的两段的名称?(不能填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现在这一水利工程又在担负起什么新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ADBCA DCCDA
二 非选择题
1.1).变化:北部河道向东移动,南北航程缩短原因:隋朝时,长安、洛阳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是经济重心。元朝时,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3).物质文化 关系是一方面,自然对物质文化景观影响较大,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京杭运河沟通南北五大水系,沟通了南北航运。但后来由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而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另一方面,文化景观顺应了自然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的影响。京杭运河沟通了南北内河航运,活跃了商品经济。沿岸地区可用大运河进行排涝灌溉,开发运河沿岸的旅游资源,带动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
2.(1)隋。
(2)北京;杭州。
(3)永济渠,通济渠。
(4)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或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