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9 19: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程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目 标 细 化
目标层级
结果性目标
感悟性目标
了解
理解
评价
迁移
运用
家国情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重 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 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核 心问 题
新中国的成立
教 法
讲解、问题导向
图片展示
学 法
自主学习、表格列举、
归纳概括、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旧知导入
1.出示复习问题:
2.引导:
中国近代史到中国现代史的转折
课前复习知识点
课中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学期课程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
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概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探究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列举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朗读学习目标
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新课讲授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和地点
代表
内容
职能
意义
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过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过程中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同纲领》重要内容。
教师展示《共同纲领》的内容材料:
材料一: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备注相关知识点。
阅读材料,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二)
开国大典
1.展示自主学习问题:
开国大典
时间
地点
庄严宣告
庆典流程
2.展示视频:开国大典的场景
3.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问题一: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问题二:欣赏开国大典时的场景,感悟新中国成立时的举国欢庆。
问题三:小组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其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二是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史料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其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解决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方式。
(三)西藏和平解放
教师展示西藏和平解放的微课教学: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节知识,归纳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整理微课教学笔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于史料讲解的选择能力
四、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发酵。
五、
课堂巩固
展示巩固习题:
中考在线:
1.为新中国成立作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的会议
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鸣28响
寓意是( )
A.28个民族参加大典
B.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28个部门参加大典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
举手完成习题作答
当堂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