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南中学高三地理周考卷(2.29)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假如图示A 国要开发新能源,着重应考虑的是(?? )
A.地热能 B.天然气 C.潮汐能 D.太阳能
2.据报道: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地区的一些油井因水面上升而被淹没,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里海水域的珍贵鱼类鳟鱼、黑子鱼等大量死亡,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吸入有毒物质而死亡 B.因缺乏食物来源而死亡
C.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D.因海水盐度升高而死亡
木棉树也称攀枝花,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蒴果,果实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如六月飘雪一般,别有一番情趣。每年4、5月,种有攀枝花树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木棉絮飘飞。下图示意木棉絮飘飞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攀枝花的木棉絮4、5月飘飞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较小 B.光照较强 C.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
4.木棉絮飘飞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①诱发火灾 ②影响出行安全 ③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阻碍物种繁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一天中木棉絮飘飞较多的时段可能是
A.清晨 B.午后 C.傍晚 D.深夜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开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此次(条例)将垃圾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其中”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立法进一步厘清了垃圾分类,这有利于公众( )
A.提高分类效率 B.减少分类成本
C.减少分类工具 D.降低分类要求
7.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 )
A.焚烧 B.填埋 C.露天堆放 D.堆肥
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8~10题。
8.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9.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10.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 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 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 ④发展节水农业 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全境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国土被世界第四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国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硫磺等矿产资源。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国内河流、湖泊稀少;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牲畜数量连年增多;只有在河流附近有绿洲,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且是土库曼斯坦最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区。下图为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分布图。
(1)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有: ;
; ; 。(12分)
(2)请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9分)
(3)针对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指出该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9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9分)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9分)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12分)
1.D 2.C
解析1.据图可知,A国是沙特阿拉伯,该国热带沙漠气候广布,降水少,光照充足,应着重发展太阳能,D正确;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B错误;沙特阿拉伯地热资源不充足;潮汐能对技术要求高,不适合该国。
故选D
2.根据题干可知,油井被淹没,石油泄漏进入里海,湖面被油膜覆盖,导致水体缺氧,鱼类大量死亡,故C正确;鱼类吸入有毒物质、缺乏食物和海水盐度升高造成死亡的可能性不大。故选C
3.D 4.A 5.B
解析 3.A、4、5月份时,正值攀枝花地区春季,气温升高,造成气流扰动,风力较大,A错;B、光照较强有利于木棉絮的成熟,但不是造成木棉絮飘飞的主要原因,B排除;
C、气温较高有利于木棉絮的成熟,但不是导致其飘飞的主要原因,C排除;D、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气流扰动强,使得木棉絮极易飘飞,D对。故正确答案为D。
4.据所学知识,木棉絮易燃,飘飞可能诱发火灾,①对;飘飞的木棉絮阻碍视线,影响出行安全,②对;吸入木棉絮及其衍生物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③对;木棉絮的飘飞不会阻碍物种繁衍,④错。故正确答案选择A。
5.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木棉絮飘飞较多的时段应为气流扰动较强的时期,一天中,午后气温最高,此时气流扰动最强,故正确答案为B。
6.A 7.D
解析6.该项立法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四分法”,有利于公众提高分类效率,但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成本,可能会增加分类工具,该立法提升了垃圾分类要求。据此分析本题选A。
7.“湿垃圾”易腐,是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处理后可以当肥料原料使用。焚烧会产生新污染,填埋会造成浪费;露天堆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据此分析选D。
8. D 9. B 10. C
解析 8.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
9.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10.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
11、(1)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严重;(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每空3分)
(2)农业生产活动以放牧为主,(3分)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3分)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表水源严重短缺。(3分)
(3)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3分)积极开展种草活动,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建设人工草场) (3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退牧还草(3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3分)
解析 第(1)题,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从降水、蒸发、昼夜温差、大风日数等方面分析。第(2)题,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分析人为原因,主要考虑农牧业生产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第(3)题,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从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
12、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3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3分)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3分)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3分);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3分)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3分)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3分);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3分)。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3分)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3分)
解析 第(1)题,明确黄泛平原是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第(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故能抑制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