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生 物(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而使肽链延长
C.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会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2.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属于同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粒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I、II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较长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a和基因b可发生交叉互换
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5.前段时间,非洲猪瘟导致牲猪大量死亡,猪肉价格明显上涨。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SFV侵染进入到猪的体内后,可在内环境中增殖
B.ASFV的DNA分子中具有多个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C.ASFV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很难研制疫苗
D.ASFV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繁殖迅速,极易传染扩散
6.如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
B.甲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完成了片段的交换
C.甲图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aaBb
D.乙图表示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aB、Ab
7.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B.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8.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仅存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B.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性状,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对性状无影响
C.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这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从而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形成新的表现型,两者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培育无籽西瓜所利用的原理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10.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单倍体的体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A.①⑤ B.④⑤ C.①④ D.③⑤
11.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剪取0.5~1cm洋葱根尖放入4℃的低温环境中诱导
B.待根长至1cm左右时将洋葱放入卡诺氏液中处理
C.材料固定后残留的卡诺氏液用95%的酒精冲洗
D.经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根尖需用清水进行漂洗
12.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A.与原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后的个体是可育的
D.产生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芝麻是二倍体
13.果蝇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某些基因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1、3、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1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有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的“联会紊乱”现象。下列不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的是
A.交叉互换后的染色体 B.骡子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C.三倍体西瓜细胞中的染色体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染色体
15.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基因的种类也会改变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具有可育性
16.黑翅竹蝗的性别决定为XO型,O表示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N=23,雌性为2N=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雄性黑翅竹蝗体细胞中的12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若体色褐色(A)与黑色(a)的遗传不与性别相关联,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若复眼正常(B)与异常(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群体中相关基因型有5种
D.雄性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原因是其母本产生了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17.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粉红棉S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
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是
D.粉红棉S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
18.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显微镜检测能判断是否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各种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
C.对有家庭病史的夫妇应推算后代患该病的风险率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方式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19.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为患者,不考虑突变和同源区段的情况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若携带致病基因,则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B.若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不携带致病基因,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D.若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
20.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女孩、男孩 D.男孩、女孩
21.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是因其发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2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出生就有的疾病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
24.某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新型单基因遗传病,但不清晰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隐性遗传病
B.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相等
C.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
D.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则其儿子一定含该致病基因
25.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自然人群中,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下图是该地区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家庭的有关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6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源于1、2号个体
B.系谱图中1、4、5、7号个体都是杂合子
C.若5、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8号个体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12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见下图)引起的疾病。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呈镰刀状,故该病患者的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所示基因突变的方式是碱基对的 。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 (填“很低”或“很高”)。
(2)基因检测是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常用方法,根据题意可知,除此方法外,还可以用 的方式进行检测。
(3)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的种类并没有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可遗传的变异除基因突变外,还有基因重组和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 重新组合。
27.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28.视网膜色素变性(RP),也称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某男性患者家族系谱如图甲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甲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其父不携带 致病基因,Ⅱ-4 的母亲是该病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甲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判断的依据是
。
(2)Ⅲ-3 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_____(填家系中的个体编号),II-3与II-4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
(3)II-5个体的一个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有
。
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某纯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1中出现了1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______产生的,等位基因A、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2)若M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_______(填“A”或“a”),发生突变的时间最可能为___________。
(3)经检测后得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杂交实验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生 物(一)答 案
1.【答案】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发生在基因所在的片段,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而使肽链延长,B正确;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传递给子代,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D错误。
2.【答案】C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实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果蝇的白眼、人类的色盲和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玉米的高茎皱粒都是基因重组产生的;八倍体小黑麦是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故选C。
3.【答案】B
基因突变的普遍性是指在自然界中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图中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错误;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I、II是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I、II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在细胞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双链会打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新链,合成的过程中易因复制错误而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而b、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4.【答案】A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5.【答案】B
ASFV侵染进入到猪的体内后,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A错误;病毒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转录时,都会有相应的RNA聚合酶与之识别结合,起始转录,B正确;病毒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进行增殖,D错误。
6.【答案】B
题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变异类型表示基因重组,A项正确;甲图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而不是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B项错误;甲图互换后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aaBb,C项正确;乙图表示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aB、Ab,D项正确。
7.【答案】A
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项正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所以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项正确;同理,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也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D项正确。
8.【答案】A
所有生物都有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所以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而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进化过程离不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者都对进化有重要影响,但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一定形成新的表现型,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9.【答案】D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培育三倍体西瓜的过程中,首先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芽尖,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四倍体,然后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三倍体种子萌发,长成的植株在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可获得无籽果实,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选D。
10.【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单倍体概念的理解,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八倍体小麦的配子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①错误;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不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②错误;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③正确;单倍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对染色体,④错误;未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如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⑤正确;故正确的有③⑤,选D。
11.【答案】C
将长出1cm左右不定根的洋葱放入4℃的低温环境中诱导培养36h,之后剪取0.5~1cm洋葱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A、B项错误;材料固定后残留的卡诺氏液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项正确;经解离后的根尖需用清水进行漂洗,D项错误。
12.【答案】A
四倍体芝麻与二倍体芝麻的杂交后代三倍体高度不育,说明四倍体芝麻与二倍体芝麻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与原二倍体芝麻相比,四倍体芝麻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A项正确;四倍体芝麻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有同源染色体的,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是有遗传效应的,B项错误;四倍体芝麻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故用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是可育的,用秋水仙素诱导成个体也是可育的,C项错误;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长成的植物是单倍体,D项错误。
13.【答案】C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7、8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中,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基因B、D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基因A和B位于1、2这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一个配子中同时出现基因A和B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1、2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X和X(即图中的7、8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配子中同时出现X和X,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7、8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X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D错误。
14.【答案】A
交叉互换后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不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A正确;骡子原始生殖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无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B错误;三倍体西瓜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在四分体时期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C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D错误。
15.【答案】C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但基因的种类不会改变,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第21号染色体含有3条染色体,B错误;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六倍体小麦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
16.【答案】D
雄性黑翅竹蝗体细胞组成为23条,少了一条性染色体,所以它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A正确;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若复眼正常(B)与异常(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群体中相关基因型有XBXB、XBXb、XbXb、XB_、Xb_,总共5种,C正确;雄性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原因是其父本产生了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的精子,D错误。
17.【答案】C
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A正确;粉红棉S的出现是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缺失导致的,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正确;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后代都是粉红棉,产生深红棉的概率是0,C错误;粉红棉S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一个含b基因,一个不含b基因,所以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1/4,D正确。
18.【答案】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呈镰刀形的,故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仅仅是减小某些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而预防各种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是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故B错误;对有家庭病史的夫妇应推算后代患该病的风险率,这样才能在孕前或产前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和建议,故C正确;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方式,选择的对象为患者家系,而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对象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中,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19.【答案】B
本题考查遗传病及遗传定律的知识。若携带致病基因,可以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是杂合子的概率是,A正确;若携带致病基因,可以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B错误;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可以确定是伴X隐性遗传,Ⅱ3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C正确;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可以确定是伴X隐性遗传,则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D正确。
20.【答案】D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甲家庭应该选择生育男孩;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可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所以乙家庭应选择生育女孩。故选:D。
21.【答案】C
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大,A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B错误;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调查是因其发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不一定是显性遗传病,要确定其遗传方式,还需绘制系谱图,再根据系谱图进行判断, D错误;故选C。
22.【答案】D
人类遗传病不一定在出生时表现出来、可能随着个体发育过程逐渐显现,①错误;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共同的生活环境引起的疾病,②错误;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如隐性遗传病中的杂合子表现正常,③错误;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的遗传病,④错误。故选:D。
23.【答案】D
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HY×XhXh,儿子的基因型为XHXh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HY的精子和含X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由此人群中AA的基因型概率为=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
24. 【答案】C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遗传特点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的患病概率相同,但在一个家族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不一定相等,B项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伴X遗传,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正常男性不含相应的致病基因,C项正确;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其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致使含Y的精子内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项错误;故选C。
25.【答案】D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自于5号,5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2号个体,A错误;1、4、5号个体均为杂合子,7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槪率为1/2,B错误;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用B、b表示,5、6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XBXb)的槪率是1/4,C错误;根据“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可知Xb%=1/60,则XB%=59/60,则女性中XBXB%=59/60×59/60,XBXb%=2×59/60×1/60,故正常女性中XBXb的比例是(2×59/60×1/60)÷(2×59/60×1/60+59/60×59/60)=2/61,8号个体(XBY)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2/61)XBXb]结婚生出一个患病孩子(XbY)的概率是:2/61×1/4=1/122,D正确。故选D。
26. 【答案】(1)替换 很低
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染色体变异 有性生殖 不同性状的基因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1)由图可知,上图所示基因突变的方式是碱基对的替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2)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所以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进行检测。(3)由于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的种类可能并不会改变。(4)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7. 【答案】(1)少
染色体
一 二 三 二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甶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一代中就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即个体Aa表现出的性状);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即个体aa表现出的性状);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即个体AA表现出的性状);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即个体aa表现出的性状)。
28. 【答案】(1)伴X隐性 II-1患病,其父母不患病,且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
I-2 1/2
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及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同时能结合图中及题中信息准确答题,有一定难度。(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判断依据为II-1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2)由上分析可知,Ⅲ-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5,最终来自于I-2。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属于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题意II-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因此II-4的基因型为XBXb,II-3(XBY)与II-4(XBXb)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2。(3)根据患病的Ⅲ-3的基因型可推知,II-5的基因型为XBXb,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29. 【答案】(1)基因突变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的缺失或A基因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 实验思路:将绿株M与紫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统计后代茎色的性状分离比
预期结果:若后代茎色紫色∶绿色=3∶1,则为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后代茎色紫色∶绿色=6∶1,则为染色体变异导致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A、a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2)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若绿株M是由纯合紫株AA基因突变造成的,则A突变为a,发生突变的时间最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突变后传给后代。(3)经检测后得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的缺失或A基因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利用杂交实验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实验思路是:将绿株M与紫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统计后代茎色的性状分离比。预期结果:若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绿株产生,则为AA×aa→Aa,自交后代中3/4A_紫色∶1/4aa绿色,即后代茎色紫色∶绿色=3∶1,则基因突变导致的;若为染色体变异导致,用“-”代表缺失的染色体或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则为AA×-a→Aa、A-,自交时,1/2Aa自交→1/2×3/4-紫色∶1/2×1/4aa绿色,但1/2A-自交→1/2×3/4A-紫色∶1/2×1/4-受精卵不能发育,故后代茎色紫色=1/2×3/4+1/2×3/4=3/4,绿色1/2×1/4=1/8,即紫色∶绿色=6∶1,则为染色体变异导致。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其后代遗传病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殖细胞容易发生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2.下列关于生物体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可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C.发生在DNA中的突变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D.发生在植物体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3.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萌发的纯合非甜(SS)玉米种子,种植并让成株自交,发现自交子代中出现了极少量的甜玉米(ss)。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事例可体现基因突变的低频性
B.与S基因相比,s中(A+T)/(G+C)的比值增大
C.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ss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和加速育种进程
4.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B.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畸变
5.某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莲对的增添或替换
B.E、e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C.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
D.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7.辐射易使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辐射引发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改变
B.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辐射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不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8.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的自由组合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9.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B.染色体结构变异能改变细胞中基因数量,数目变异不改变基因数量
C.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D.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数目变异观察不到
1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B.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的单倍体水稻,往往稻穗和米粒变小
C.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三倍体
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11.西瓜的有条纹对无条纹是显性,由基因D、d控制。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Dd)的地上部分,地上部分长成四倍体成株。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可见根尖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
B.观察雄蕊内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分裂前期细胞内没有形成纺锤体
C.雄蕊内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比例1∶1
D.该植株自花传粉后代中,最多有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12.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C.单倍体育种中经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体
D.多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3.据下图分析下列关于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两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
14.因为环境温度的骤降,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产生的F1全为高茎;但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高茎∶矮茎=35∶1,据此可判断该F1植株变异的来源最可能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15.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
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
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
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6.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得到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 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该育种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C.该育种过程中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的个体能稳定遗传
17.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B.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D.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18.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B.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
C.双亲遗传物质均正常,后代也可能患遗传病
D.子代的致病基因均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19.某同学拟调查人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最适合的调查对象是
A.该病患者的家系 B.学校中的男同学
C.老年人群 D.随机选择的人群
20.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代产生配子时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B.B超检查可诊断21三体综合征胎儿
C.基因治疗可以治愈21三体综合征
D.用显微镜无法观察到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
2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a B.b C.c D.d
23.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一般低于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B.基因突变都改变DNA的结构,基因重组都不改变DNA的结构
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D.染色体变异必然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4.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分成两类,一类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的则位于常染色 体上。患者与正常人婚配,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中的发病率情况是
①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②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③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④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25.有甲乙两对表现型都正常的夫妇,甲夫妇中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中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子女不会患白化病
B.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女孩都不患血友病
C.调查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需要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D.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男孩中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某化学试剂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碱基对替换成A—T碱基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_______突变。
(2)用化学试剂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3)该化学试剂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不变。
(4)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即DNA体外复制)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如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_______。
(2)图乙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则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______(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说,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 。
28.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W”和“A”分别代表小麦染色体和优先传递的外源染色体)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 (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理由是 。?
(2)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______(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 期的愈伤组织(脱分化形成的细胞)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
(3)若使用普通六倍体小麦的配子进行单倍体育种,为使植株细胞的染色体数加倍,除了使用秋水仙素,还可以_______处理,该育种方法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21三体综合征是两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__________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2)用显微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了调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率,可选择在___________(填“人群”或“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中,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种突变最可能是由碱基对________(填“增加”“缺失”或“替换”)引起。
(4)某孕妇表现型正常,为检测其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医生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测定并计算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可能得到的两种结果如图显示。据图分析,结果____显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较大,判断依据是 。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答 案
1.【答案】D
X射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因此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他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个人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故选D。
2.【答案】C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诱导基因突变的外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B正确;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所以DNA上的片段不一定是基因,则发生在DNA中的突变不一定导致基因结构上的改变,C错误;发生在植物体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D正确。
3.【答案】C
用EMS处理纯合非甜(SS)玉米种子,种植并让成株自交,子代中出现了极少量的甜玉米(ss),由此可推知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A项正确;根据EMS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机理可知,与S基因相比,s中(A+T)/(G+C)的比值增大,B项正确;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ss属于性状分离,不是基因重组,C项错误;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和加速育种进程,D项正确。
4.【答案】C
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遗传密码发生改变,但是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相同的氨基酸,所以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5.【答案】D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若E、e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E、e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由于突变后只会导致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即该基因突变为e基因后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总数不变,因此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不发生改变,C错误;E基因突变为e基因后,碱基配对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还是1,D正确。
6.【答案】C
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7.【答案】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因此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即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会改变,A错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转录产生的密码子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因此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正确;辐射所引发的变异有可能改变遗传物质,因此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正确;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因此不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D正确。
8.【答案】B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选B。
9.【答案】A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既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是改变细胞中的基因数量(如染色体某片段增添和缺失),也可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如倒位和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定会改变基因数量,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通常用光学显微镜都可以观察到,D错误。
10.【答案】D
对于二倍体来说,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水稻是二倍体,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的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B错误;若生物由受精卵发育,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三倍体,C错误;由分析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D正确。
11.【答案】A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额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可见根尖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会形成纺锤体,B错误;地上部分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基因为DDdd,因此雄蕊内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Dd∶dd,比例1∶4∶1,C错误;由于该植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Dd∶dd=1∶4∶1,该植株自花传粉后代中,最多有2种表现型,5种基因型,即DDDD、DDDd、DDdd、Dddd、dddd,D错误。
12.【答案】D
基因突变不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如果花药是杂合子,经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个体还是杂合子,C错误;多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正确。
13.【答案】B
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图乙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位,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正确;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D正确。
14.【答案】D
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产生的F1全为髙茎,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而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髙茎∶矮茎=35∶1,隐性性状出现的比例是1/36,可能是由于F1植株Aa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基因型为AAaa,其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4∶1,aa的概率为1/6,则后代aaaa的概率为1/36,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C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新的子细胞核,A正确;微核是原染色体断裂产生,由于无着丝点,导致无纺锤丝牵引而不能进入细胞核,B正确;微核也是染色体构成,染色体缩短变粗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错误;形成微核的染色体由于是原染色体断裂形成,说明该细胞内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的结构变异,D正确。
16.【答案】B
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遗传概率计算,由图可知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原本没有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这部分片段是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产生的。根据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A、a)可知,DNA分子上发生过基因突变,A项正确;根据亲本的基因组成分析,该育种过程中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B项错误;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正确;丙品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EE∶AaEE∶aaEE=1∶2∶1,其中AAEE和aaEE能稳定遗传,占1/2,D项正确;故选B。
17.【答案】D
获得的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A正确;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C正确;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子,D错误。
18.【答案】D
不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正常,B正确;双亲遗传物质均正常,后代也可能患遗传病,即隐性遗传病,C正确;子代的致病基因不一定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如红绿色盲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母亲,D错误。
19.【答案】D
在该病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适宜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A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不应该在学校中的男同学中调查,B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不应该在老年人群中调查,C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正确。
20.【答案】A
21三体综合征患病原因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了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A正确。21三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无法用B超检查,B错误;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数目变异,无法用基因治疗,C错误;21三体综合征是第21号染色体增加引起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患者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D错误。
21.【答案】D
本题考查了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根据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来判断亲子代之间的关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所以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错误;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B错误;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子女50%正常50%患病,C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只要有显性基因就患病,因此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D正确。
22.【答案】D
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23.【答案】A
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发病率较低,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较高,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基因突变肯定改变了DNA的结构;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但是改变了DNA的结构,B错误;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错误;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般不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错误。
24.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传递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儿子患病概率为0,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如果是纯合体,儿子的发病率为1;果是杂合体,儿子的发病率是1/2;因此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①正确;②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传递给女儿的是X染色体,女儿患病概率为1,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如果是纯合体,女儿的发病率为1;如果是杂合体,女儿的发病率为1/2,因此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②正确;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如果女性患者是纯合体,后代都患病;③如果女性患者是杂合体,后代发病率是1/2;④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如果女性患者是纯合体,后代都患病;如果女性患者是杂合体,后代患病概率为1/2,所以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相同,女儿发病率相同,③④错误;故选C。
25.【答案】C
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的相关基因型为AA、Aa,后代不可能患白化病,A正确;由于乙丈夫没有血友病,相关基因型为XBY,因此他们生的女儿都不可能患血友病,B正确;调查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关于血友病,乙夫妇的基因型为1/2XBXb、XBY,所生男孩的发病率为1/2×1/2=1/4,D正确。
26. 【答案】(1)显性
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结构和数目
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诱变育种。(1)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该植株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该变异是显性突变。(2)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用化学试剂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突变频率,该方法称为化学诱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3)该化学试剂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实质是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4)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该植株是由种子经过有丝分裂发育而来,植株根、茎和叶等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27. 【答案】(1)①DNA复制 ②转录 CAT GUA
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① ② 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DNA复制和转录,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一条链为GTA,因此α链碱基组成为CAT,β链为α链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其密码子为GUA。(2)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3)图丙中①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是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28. 【答案】(1)可遗传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能 有丝分裂中期
(3)低温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正常六倍体小麦有42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3条,即染色体数目(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可以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3)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都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9. 【答案】(1)遗传物质 多基因
能 人群
替换
2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因此其对应的DNA含量也会比正常人高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因此用显微镜能检测出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调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率,应选择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以使调查数据接近真实情况。(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中,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其他氨基酸不变,这种突变最可能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4)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因此其对应的DNA含量是正常人的1.5倍。据图可知,结果2中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约为1.5,结果1中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约为1.0,前者是后者的的1.5倍,说明结果2中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