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1 19: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山水画的意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意蕴(yùn)? ???散碎(suì)??? 譬如(pì)?? ???笼统(lǒng)
B.?狗吠(fèi)?? ??后檐(yán)??? 凄凉(qī)??? ??直截(jié)
C.?怆然(qiàng)?? 寂寥(liá0)?? 珠帘(lián)??? 昼夜(zhòu)
D.?桑树(sāng)??? 奏乐(zòu)??? 琵琶(pá)??? ??幽美(yōu)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3分)(??? )
A.?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明白)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B.?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比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悠闲自得),令人心旷神怡。
D.?言是散碎(零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符合)。
B.?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久远)荒凉的印象。
C.?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D.?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于文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B.?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C.?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6.下面是一位实习导游为接待某中学生旅行团准备的导游词,画线句有不妥之处,请你修改,使之表达得体、语意连贯。(4分)
①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金华双龙洞游览。双龙洞,②苍松翠竹环绕着它,它依傍着青山绿水,霞光丽日辉映着它。“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现在,就让我们卧船而入,去亲身体验那“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沙溪”的情趣吧!
① 。
②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分)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关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董其昌、石涛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上,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干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关、外象关、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7.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3分)
答:
8.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3分)
答:
9.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4分)
答:
走近中考
10.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赏析。(6分)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①,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②,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盖身即③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有改动
【注】①融怡:暖和。②斩刻之形:形容过分雕琢刻画的风格。③即:靠近、接触。
(1)作者通过观察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如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
⑴ , ⑵ ,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像睡着了没有精神。画家这样创作旨在告诫我们 ⑶ 。(3分)
(2).画家李可染创作山水画的技法之一是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其效果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郭熙的山水画能达到“山水之意度见矣”,他的创作技法和效果与李可染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3分)

参考答案:
1. C (“怆”应读作“chuàng”)
2.C (A.通俗:浅显易懂,一般人容易明白。故可以用“明白”代替通俗。 B.譬如:好比,比如。故可以用“比如”代替譬如。 C.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悠闲自得: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这两个词意思相近,但“闲情逸致”属于名词性的并列短语,在这里做宾语,而“悠闲自得”属于偏正短语,可作定语、状语、补语,却不能做宾语。故不能用“悠然自得”代替“闲情逸致”。 D.散碎:零碎。故可以用“零碎”代替散碎。)
3. B(“旷远”?应解释为广阔辽远)
4. A (B“文具”重复,删除“用品”; C句式杂糅,去掉“是、的榜样”; D否定不当,去掉“不”)
5. B (“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6.①“先生们,女士们”改为“同学们”(或“朋友们”)(2分)
②“苍松翠竹环绕着它,青山绿水依傍着它,霞光丽日辉映着它。(或其它改法,通顺即可)(2分)
7.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1分)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1分)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1分)
8.①画题富有诗意;(1分)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1分)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1分)
9.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2分)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2分)
10.(1)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要求形象性翻译,语言生动。酌情给分)
或画画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写四季山峦景色。
或不同季节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画意与美感应四时而不同。
或自然界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或只要捕捉景物的大致意趣,就有了画的独创之美。
(言之有理即可)
(2)郭熙技法之一是“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创作效果能达到四季的云气之态度就活灵活现了;技法之二是“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创作效果能勾勒四季的烟雾之景色就纯正了。可见,在艺术上,郭熙与李可染类似,都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推崇云雾和山水画的意境与大致意趣,追求景与情(境)的统一,让山水画的意境具有独创之美。
(能答出划线的意思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