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鸟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左下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右下图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气候特征
C.地域文化 D.地形特点
2.北京故宫所在位置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3.从盛行风向考虑,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不宜布局在巴黎的
A.东南郊区 B.西南郊区
C.东北郊区 D.西北郊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计划在上图中的ABCD四个区域中选址建疗养中心。最好的选址是
A.A B.B
C.C D.D
5.根据图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发展旅游,应在海边大规模建设宾馆和饭店
B.该区域可以发展特色的康体娱乐疗养旅游项目
C.该区域旅游资源集群性好,游览价值高
D.该地区发展旅游,交通较为便利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租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远离中心城区,地租低廉
B.靠近河流、湖泊,环境质量好
C.地势开阔,便于建设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面左图是某城市建成区现状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该城市3个年份建成区扩展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判断,该城市的空间扩展方向主要是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东北一西南方向 D.西北一东南方向
9.影响该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路 B.高速公路
C.风向 D.河流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Ⅰ)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图Ⅱ),回答下列各题。
10.图Ⅰ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11.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是
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交通便捷
C.农村劳动力丰富 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12.若图Ⅱ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图Ⅰ中的哪个阶段
A.③时段 B.④时段
C.⑤时段 D.⑥时段
13.若图Ⅱ中甲、乙代表世界上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下列有关甲、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D.甲国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A.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C.农村空巢老年化减轻 D.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15.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A.出现再城市化 B.出现郊区城市化
C.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出现逆城市化
“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城市快速公路上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的变化。例如,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潮汐车道”一般宜设置在
①交通拥堵的路段 ②道路的边缘车道而非中央车道
③车道较少的路段 ④车流量较多路段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④
17.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需新修道路以增加车道 B.早高峰时增加出城车道
C.晚高峰时增加出城车道 D.不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9.“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地租水平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20.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2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23.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C.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山西省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下图为乔家大院建筑模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乔家大院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院门向东——日落方向 B.正房高大——尊卑有序
C.屋檐倾斜——冬季防风 D.高墙深院——遮挡阳光
25.在乔家大院众多传统题材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说明
A.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B.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
C.铁路最早出现在山西省 D.建造者的想象力丰富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地租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左图中地租水平线a为______、b为_________、c为________。
(2)城市中某块土地,只有付租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可能租用,据此判断由市中心向外,城市功能区依次为:A_____;B______;C_____。请写出判定的依据是_______。
(3)比较右图中②③④数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_。
(4)右图中地租等值线并非同心圆,而是发生了明显的弯曲,这与_________有关。
(5)目前,为什么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至少答出三点)
27.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C、D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百分比变化情况。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该市钢铁工业布局较合理,而化工厂布局不合理,请从环境因素说明理由。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用途。下图示意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
(l)分析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2)简述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地 理(一)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CBBBA 6-10 ABCDC 11-15 CADDB
16-20 BCBDC 21-25 BCABA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4分)
【答案】
(1)商业 住宅 工业
(2)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不同区域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高低
(3)②﹥③﹥④
(4)交通通达度
(5)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日渐突出。为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企业纷纷向市区外围迁移;企业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对交通需求增大,因此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1)地租付租能力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故结合图示可知,a、b、c依次为商业、住宅、工业。
(2)由市中心向外地租依次降低,付租能力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不同区域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高低决定了该区域的主题功能。据此,从市中心向外城市功能区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城市地租水平受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城市地租水平由市中心向外降低。图中显示,②占据市中心及交通中心位置,地租最高。④在郊外,地租最低;③位于近郊且交通通达度较好,故地租次高,据此三地地租由高到低依次为②﹥③﹥④。
(4)图中地租等值线并非同心圆,而是发生了明显的弯曲,这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5)工业区趋向于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交通干线分布是因为保护城市环境及自身发展需要。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日渐突出。为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企业纷纷向市区外围迁移;企业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对交通需求增大,因此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27.(14分)
【答案】
(1)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2)D地 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1)城镇化快速发展是伴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实现的。图中显示,该地工业,工业原料、燃料的开采会导致资源短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会对环境污染加重;城镇化发展会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从而产生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系列城市问题。
(2)高级住宅区一般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B、C、D中,B地临近火车站,噪声大;C地位于下风下水位置,空气质量及水质都差,BC均不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D地靠近文化区;结合等高线可知,D地的地势较高,且该地盛行西南风,D地位于上风向位置,空气质量好;D地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D的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周边有公路,交通便利,故D地满足上风上水、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等高级住宅区的选址条件,是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
(3)表格显示,该市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具体而言,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硬化地表会使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硬化面积的增加伴随着植被的减少,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区域的总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28.(12分)
【答案】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増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 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 响较大。
(1)通过对比1981年和2018年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图可知,该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住宅区面积扩大,说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并且出现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明显的功能分区等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
(2)1981年到2018年的过程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国道经过城市中心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国道不再经过城市中心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本题考查环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根据左图中的风向玫瑰图,可以判断东北风是最小风频。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正是东北方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较合理。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大气污染影响较大,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化工厂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应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下游方向。所以化工厂布局不合理。
29.(10分)
【答案】
(1)减少街道地表径流;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地表下渗能力;地下径流变大等。
(2)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l)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应从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径流,因此可以减少街道地表径流;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带生态用水,从而增强植物蒸腾作用;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因此增强地表下渗能力;由于下渗增强,所以地下径流变大等。
(2)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应从内涝、污染、水资源等角度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城市径流,因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城市地表积水减少,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由于大量城市雨水没有形成城市地表径流,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有过滤、净化作用,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有多种用途,从而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目前田园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据此回答下题。
1.田园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休憩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2.北京市中心城区为行政区而不是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历史原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策因素
3.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洲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一般很少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B.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例如杭州
C.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历史发展较晚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大城市市中心都是摩天大楼
近期巴黎圣母院大火,牵动全世界人民的心,我国圆明园更是被列强毁之一炬,艺术宝库毁损令人心痛。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都不是
5.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地域文化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自然环境的差异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街区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回答下面小题。
6.城市的住宅小区,其位置选择一般考虑的因素是
A.靠近市中心,交通出行便利
B.靠近市中心,商品房售价高
C.到市中心距离适中,环境适宜
D.靠近城市外围,土地资源充足
7.逐步拆除围墙,打开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大院,其主要好处是
①共享社区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土地资源
②将社区道路融入城市路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③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
④促进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结合,形成综合性生活社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3年北京市在四环外轨道站点建成多个供市民停车换乘的P+R停车场。早上市民可以驾车停入停车场,换乘地铁上班;下班后坐地铁到达停车场,再驾车回家。完成下列小题。
8.北京市建设P+R停车场可以
A.缩小居民出行范围 B.消除郊区大气污染
C.提高地铁运营能力 D.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9.北京城市中心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
C.历史因素 D.文化因素
读某假想区域规划图,图中①~⑧点需规划高新工业区、港口、机场、水厂、城市绿化带、火电厂、污水处理厂、疗养区,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②疗养区 ④火电厂
B.③高新工业区 ⑦污水处理厂
C.⑤水厂 ⑥港口
D.①机场 ⑧城市绿化带
1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的基本形态向分散疏松式的方向发展
B.图中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C.湖泊面积缩小一定与泥沙淤积无关
D.为保证该城市的粮食供应,农田都应用作发展水稻种植业
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值=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偏差值的大小反映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程度。下图为“山东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值分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有关山东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济南和青岛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较为协调
B.菏泽与聊城工业化水平均高于城市化水平
C.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度大体呈东高西低分布
D.西部城市工业化进程普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13.为改善山东省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应该
A.降低东部工业化速度、提高工业化质量
B.加强不同城市间的联系,实现协同发展
C.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服务业
D.控制省内各地区间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下列小题。
14.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明显滞后
15.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加快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 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 D.1985—2010年
17.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 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 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18.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缓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改变了水循环各环节,其中
A.下渗增强 B.地表径流增强
C.降水减少 D.蒸发不变
20.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
A.河流丰水期水位上升 B.热岛现象会增强
C.内涝现象会有所缓解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面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历史的差异 B.文化特点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 D.自然条件的差异
22.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现阶段的主要功为沟通两岸交通
D.丁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影响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淡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24.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25.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王府井新东安市场 B.东单东总布胡同
C.燕京啤酒公司 D.亦庄经济开发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太湖平原简图
材料二 右图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示意图,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而中心城市往往位于产业分工链的顶端。
材料三 太湖平原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高铁、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1)材料一中所示地区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群。依据材料二,该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优势经济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城市群拥有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简述形成“3小时都市圈”的有利条件。
(3)该地所在的中国文化区是_________,其传统民居为________。上海的石库门是文化整合的典范,上海有利于文化整合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判断该城镇功能分区:甲 ;乙 ;丙 。
(2)影响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
(3)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和 。
(4)有人建议在①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8.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说出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自然原因。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地 理(二)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AADBA 6-10 CBDCD 11-15 AABDC
16-20 DCBAC 21-25 DAABB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0分)
【答案】
(1)长江三角洲 产品的需求设计与规格整合 自有品牌的市场开拓和营销管理
(2)平原地形,地势平坦,自然条件有利于修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城市间人员和经济往来频繁,社会经济条件满足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需求。
(3)江南水乡文化区 白墙黑檐的楼房 条件:控江踞海的地理位置,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中西文化交融,人才荟萃
(1)据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长江出海口附近,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该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上海。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往往位于产业分工链的顶端,图中价值量最高的经济活动是产品的需求设计与规格整合、自有品牌的市场开拓和营销管理,二者具有明显优势。
(2)“3小时都市圈”要在3小时之内实现该城市群内的通勤,主要依赖便利的交通运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修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效率高;区域内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利于城市之间的联系;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城市间人员和经济往来频繁。
(3)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区,传统民居为白墙黑檐的楼房。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既是长江上的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利于南北文化交流和融合;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为水乡文化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上海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城市,在此可以实现中西文化交融,人才荟萃,有利于上海的文化整合。
27.(12分)
【答案】
(1)甲:工业区;乙:住宅区;丙:商业区
(2)地租(地价) 交通(可互换)
(3)工业与居民区之间有绿地隔离;沿河打造生态走廊;绿地面积大。
(4)赞同。理由: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商品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
不赞同。理由:距离本地市场较远;占用耕地。
(1)图中显示,甲类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多位于风频较小风向的上风向,与城区之间有绿地相隔,因此甲应为工业区;图中显示,乙占地面积最广,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与工业区之间,便于上下班和购物,乙应为住宅区;图中显示,丙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占地面积小,丙应为商业区。
(2)根据上一题判断,甲为工业区。图示工业区位于城外外围,地价较低,工厂占地面积大,地价低可以降低工厂的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图示工业区有多条公路穿过,离铁路不远,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因此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地价(地租)和交通。
(3)图中显示,该县城绿地面积较大,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和水源;图中显示,沿当地盛行风风向建设了沿河生态走廊;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有绿地作为卫生防护带,从而减少工业区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这些都是该县城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
(4)该小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先表明明确的观点,然后根据观点组织理由。有人建议在①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如果赞同,赞同理由应从①处布局大型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结合图中信息进行表述,图中显示,①处临近客货运总站,对内对外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图中显示,①处地处城市郊外,而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广,当地地价低,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如果不赞同,不赞同的理由应从①处布局大型批发市场的不利条件结合图中信息进行表述。图中显示,①处附近为大片耕地,建设大型批发市场占地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同时①处距离本地市场较远;建设大型批发市场会加大客货运总站的交通压力等。
28.(14分)
【答案】
(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任答3点)
(2)
地域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拢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西关大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都是以农业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29.(14分)
【答案】
(1)①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靠近水源;②水陆交通便利;③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与城区之间有绿化带相隔,位于河流下游,减轻了对城区环境的污染。
(2)“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3)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1)结合风频玫瑰图分析,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结合材料分析,“海绵城市”的效益主要是防止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3)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相对均匀,暴雨相对较少,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