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是什么?
2、铁犁牛耕出现于何时?何时牛耕普及?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什么?
3、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北魏到唐前期实行什么土地制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列举两个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5、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回顾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无工不富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用途(流向) 发展情况
家庭手工业
田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主导)
私营手工业
农民的副业
满足自身需要和缴纳赋税,多余出售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赚取利润
政府无偿征用各类工匠,集中生产经营
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P10-11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豪强地主控制经营
为满足田庄自身的需要
至明代前期占主导地位,不计成本,分工细密,代表最高水平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概念辨析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B
“匠户”制度使得统治者可以方便地 调征各类工匠 ,但匠户没有人生自由,他们的 劳动创造性 受到严重的束缚。
“工官”: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
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一)纺织业
(二)冶金业
(三)陶瓷业
三、三大生产部门
(一)纺织业发展历程(麻—丝—棉) P12
1、新石器时代:
2、商周时期:
3、汉代:
4、宋代:
5、元代:
6、明代:
(“妇功”)
纺织业起源
(素纱禅衣、丝绸之路、“丝国”)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
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布成主要衣料。
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标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三、先进的冶金业(铜—铁—钢) P13
朝代 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战国
汉武帝
南北朝
小件铜器出现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期; 礼制
冶铁业发展
铁业官营
东汉出现“水排”
灌钢法
朝代 成 就
原始
商中期 到东汉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彩陶、蛋壳黑陶
陶到瓷的过渡阶段 原始青瓷
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南青北白)
五大名窑,海上丝绸之路“瓷路”
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青花瓷、粉彩瓷,“景德镇”成瓷都
四、陶瓷业发展历程(制陶业 制瓷业)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
2、陶器烧制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1300℃高温才能烧成;
3、陶器无半透明性,敲击声低闷;瓷器半透明,敲击声清脆。
4、陶器不是中国的发明,而瓷器则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邢窑-白瓷碗
越窑-青瓷
东汉白瓷
唐朝白瓷
唐朝青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唐三彩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青花瓷、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
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
探究学习
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说明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陆上丝绸之路
不正确,因为元朝以来中国才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重点突破1: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①技术领先
②交通便利,贸易往来频繁
③中国古代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马匹、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
丝绸之路
友 谊 之 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茶叶和养蚕技术等
西方
东 方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重点突破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材料二: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材料三:“《浮梁县志》上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① 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分工细密
②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四:明中后期,在纺织业中心苏杭,出现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
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材料六: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④明朝中后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⑤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南移成相应变化
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一、二、三、三、六”
一个新因素:
两条道路:
三种经营形态:
三大行业:
六大特征:
本课小结:
资本主义萌芽。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细密;
②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③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南移成相应变化
⑤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⑥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依附于农业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D
当堂检测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C
A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
(2014·海南高考·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走进高考:
D
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 《礼记·曲礼》
材料三: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四: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知识链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行业垄断性;服务特殊性;奢侈性;技术水平高;封闭性; 缺少劳动积极性等。
优势:国家扶持;分工细密;经营规模大;资金充足,设 备先进;
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官营手工业衰落;
②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③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