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心脏的结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心脏的结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1 15:5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 脏 的 结 构》教学设计
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谭明君
教材分析
心脏的结构与生理特点是血液循环教学单元中的一个重点。
学生要建立起“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这一概念,就必须从心脏的结构上去认识,并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学法引导
通过复习血管与“心脏”相关联的知识,激趣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利用
模型、实物或者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
出示心脏(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心脏的结构以及与其作为血
液流动的动力器官与结构相适应的特征。围绕所观察到的心脏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归纳,总结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建构起“心
脏的结构”概念。提升综合能力,渗透科学人文素养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识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方位;掌握心脏的基本结构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理解认识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能解释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的原因。认识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及作用,明白心脏内血液按照一定方向进行流动的原因。
能力目标:
观察心脏模型(或实物),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观察过程中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从而建构“心脏的结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大观点!认识到生物科学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观察心脏,辨认心脏各部分结构,理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教学难点:
认识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辨认房室瓣和动脉瓣,理解它们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复习引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组成是?(生答:心脏和血管;)
为什么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组成中没有血液呢?(引导回答:因为血液是结缔组织。)
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偌大的血液循环系统中是什么器官把大的动脉和静脉有机联系在一起呢?(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是心脏。)
水往低处流,依赖于地球引力;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往上运输要借助蒸腾拉力!血液要在血管中循环流动需要动力嘛?猜想一下,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中谁能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呢?
二、板书课题:心脏的结构
三、教学新课:
1、教师播放视频材料,学生观察视频材料,结合教材了解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以及心脏的形状、大小。
2、观察心脏的结构:
(1).教师出示心脏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外形、前后、上下、左右;用手捏来比较左右心室的厚度。
(2).将心脏放在解剖盘中,辨认左右心房、左右心室,辨认房室沟与室间沟的位置。认识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
(3).向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注水实验,观察水流出的位置,记录。
(4).解剖心脏,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左右心室的壁厚度的比较,左右心室是否想通;比较心房与心室壁的厚度,心房之间是否想通;观察房室瓣、动脉瓣,确认房室瓣与动脉瓣的形态、位置和开放的方向。
(5).组织学生讨论教材讨论题的答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讨论结果。
3、归纳认识心脏的结构: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学生结合视频材料归纳认识。
(1).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是心脏搏动的物质基础。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接着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可简单归纳为: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4).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血液不倒流的原因是: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瓣膜只能单向开放,保证了血液不倒流。
过渡认识:心脏之所以有这样一些结构特点,完全是为它的功能服务的:
小结课时要点,引导学生描述,教师归纳板书。并展示视频材料的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板书: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结构:
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连静、室连动
房室瓣、动脉瓣-----防血液倒流
心肌:有节律的搏动与“动力”功能相适应!
教学延伸:在春节,人们常收到“心想事成”的祝福;我们的家长也经常要求我们“用心学习”。心脏除了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难道还有思考与记忆的功能吗?这个问题现在是众说纷纭,相信在座的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同学会在不远的将来揭开事实真相,超越老师,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