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1 12: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RJ·6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



助读资料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以武力威胁正在顺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李大钊,子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李大钊

会写字



























多音字
造句:他埋( )头找东西,不停地埋( )怨我丢三落四。


mái (埋头)(埋伏)
mán(埋怨)(埋三怨四)
mán
mái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词语解释




慈祥---
和蔼
纷乱---
杂乱
恐怖---
恐惧
严峻---
严厉
含糊---
清楚
粗暴---
温和
残暴---
仁慈
严峻---
和气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严厉 都指严肃。 严厉:严肃而厉害。

严峻
严峻:严重的形势。

1. ?由于和同学打架,他受到了老师( )的批评。
2.他正面临着( )的考验。
严厉
严峻



词语积累
描写神态的词语:
慈祥 恐怖 粗暴 严峻
平静 安定 沉着 伤心过度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看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听写词语
点我听写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重点回忆哪几方面?
初读感知


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重点回忆“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一些事情。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时间顺序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写“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的那一天。
第二部分(2—7):写李大钊在被捕前仍然坚持工作。
第三部分(8—18):写李大钊被捕时处变不惊。
第四部分(19—30):写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五部分(31—33):写全家人在得知李大钊被害后,无比悲痛。




默读课文,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课文解读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开篇直接交代回忆年、月、日,突出这件事给作者的记忆深刻,照应文章题目。
自由读2——7自然段,思考:被捕前,都发生了些什事?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每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工作的繁忙,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以及当时形势的严峻。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对比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反问句

朗读指导:
朗读上面两个问句的语气要一个比一个强烈,“不能”“哪能”要重读。
自由读8——18自然段,思考:被捕时,都发生了些什事?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可怕的这一天来了,发生了:
1.不慌不忙的拿出了手枪。
2.传来粗暴的吼声,人们一拥而入。
3.被打的很惨的阎振三来认我父亲。
4.父亲冷静地应对敌人的逮捕。


从这些语句中我明白了:
1.父亲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提前知道了。
2.反动派的嚣张与残暴。
3.反动派的残忍和无人道。
4.父亲那种镇静,及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
默读19——30自然段,思考:被捕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从这些事件中你明白了什么?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神态描写。
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神态描写。
指名读31——33自然段,思考:最后三个自然段与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原因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这种写法不仅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密,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

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是一位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正义凛然,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革命英烈。

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设计
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


被捕时-不慌不乱、态度严峻
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期
忠于革命
为国捐躯
学习运用照应的手法
【照应】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样写,可以使读者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写作手法
【举例】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拓展延伸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1.看拼音,写词语。
课堂练习
李明明chǒu chǒu( )自己的脚,小声地说:“我已经非常小心了,但还是没能bì miǎn( )心爱的红pí xuē( )被jiān ruì( )的物体给划伤。”
瞅瞅
避免
皮靴
尖锐


2.给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我不能离开。
我哪能离开呢?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答案:这篇课文是一篇悼念性质的文章,朗读的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要低沉些。比如,课文中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朗读时要读得坚定有力。又如,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描写舅老爷、“我”、母亲在得知父亲遇害消息的句子,朗读时要读出全家人的万分悲痛的心情。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第一件事情(第2—7自然段):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
第二件事情(第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敌人逮捕的经过。
第三件事情(第19—30自然段):写在法庭上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第四件事情(第31—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事:
如果从表现李大钊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不顾个人安危,以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角度来看,有可能第一件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如果从表现李大钊处惊不变和敌人的心虚、残暴的角度来看,有可能第二件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如果从表现李大钊镇定、沉着,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以及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角度来看,有可能第三件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如果从表现家人对李大钊被害后万分悲痛的心情,以及对李大钊的深切的思念和缅怀的角度来看,有可能第四件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

◎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第一句话: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从“坚决地”可以体会到李大钊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不能轻易离开”“现在是什么时候”“工作多么重要”等词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李大钊的工作十分紧张。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第二句话: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不慌不忙”“取出”“向外走”等词句,表现了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李大钊临危不惧、处惊不变的精神品质。
第三句话: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从“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敌人对李大钊施用了重刑。从“平静”可以看出李大钊在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表现得十分坚强。从“慈祥”可以充分感受到李大钊对亲人的热爱。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敌人的残酷折磨,但是在敌人面前依旧表现得非常坚定沉着,在家人面前依旧表现得十分慈祥和蔼。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1.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2.作用好处。
(1)在结构上,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和严谨,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在内容上,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显得更加突出。
(3)在表达情感上,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题,说明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牢地记在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提示:查找资料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从网上查找资料,可以从图书馆查找资料,还以去革命烈士纪念馆查找资料。
比如:从网上去查找革命烈士“李大钊”的革命事迹,可以先在“360浏览器”里输入“李大钊”的名字,于是就可以搜到“李大钊 360百科”的相关信息,打开就能查看到有关李大钊的“基本信息、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历史评价、亲属成员、人物悼念”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把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
课下查找一个革命先烈的事迹,和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