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
1、统治腐朽、皇帝昏庸
2、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
3、内迁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推翻西晋统治
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316年司马衷
一、东晋的兴亡
晋元帝司马睿
(276年-323年)
2、东晋的建立
1、西晋灭亡:
316年匈奴灭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317年
司马睿
建康(今南京)
3、政权特点(统治):
依靠王导为首的大贵族,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4、北伐:
未能恢复中原
5、稳定:
淝水之战战胜前秦,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6、灭亡:
420年,东晋灭亡
东晋的政权特点
东晋依靠北方南迁和南方本地的世家大族建立其统治,大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276年—339年)
先吾着鞭
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东晋初期,以祖逖北伐为代表,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二、南朝的政治
1、时间:
2、王朝:
3、政治:
420年——589年
宋、齐、梁、陈(都城:建康)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叛乱
南朝的统治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司马炎 266年—316年 洛阳
东晋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建康
南朝 宋 刘裕 420年—479年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宋
齐
陈
西
魏
东 魏
梁
宋武帝
宋文帝
梁武帝
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朝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晚年刚愎自用,笃信佛法,纵容邪恶,政绩下降。他曾四次出家,每次均由大臣耗费亿钱将其“赎回”。而且乱建佛寺,其幕僚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萧衍信佛、倡佛之后,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奸臣,造成朝政昏暗,酿成“侯景之乱”。
“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旬日之间,众至数万……破掠吴中,多自调发,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
——《梁书·侯景传》
“于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南史·侯景传》卷八十
“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
2、原因:
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3、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兴修水利
②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③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4、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观察从秦到三国时期,我国政治统治中心有何变化?
农业发展
施 肥 图
吴·青瓷楼阁飞鸟坛罐
手工业发展
材料1:(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宋书》中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特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小结
一、东晋的兴亡:317~420年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宋→齐→梁→陈。
2.侯景之乱:南弱北强。
三、江南的开发
(一)原因:北民南迁、江南相对和平
(二)表现:农业、手工业进步;
(三)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魏」:指的是三国时的曹魏;
「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与东晋;
「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后来统一全国的隋朝。
「六朝」: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 「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