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生物原创试题(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在所给出的被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孕妇的羊水中提取的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后形成了骨骼、血管、肌肉、神经以及肝脏等多种人体器官组织。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提取的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形成多种人体器官组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提取的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形成多种人体器官组织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提取的干细胞与其形成的神经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相同
D.经培养后形成的多种人体组织细胞中mRNA存在差异
2.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处传导与在②处传递速率是相同的21世纪教育网
C.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D.刺激③处,①处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3.下列有关氮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根瘤菌不能独立将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B.在有氧条件下土壤中的氨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氧化成硝酸盐
C.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氮气
D.植物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4.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5.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请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21世纪教育网
A.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B.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C.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D.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6.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得病概率,则得病可能性为a,正常的可能性为b;另一种病的得病概率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妇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的表达式不能表示为 ( )
A.ad+bc B.1+ac-bd C.a+c-2ac D.b+d-2bd
7.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图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0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8.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不同种植物叶肉细胞融合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②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③叶肉细胞经过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④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可以表现出细胞全能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按要求完成)
9.请完成以下Ⅰ、Ⅱ两道题:
Ⅰ.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的根尖等部位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科学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能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1)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细胞分裂素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5)实验I,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下表: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21世纪教育网
增殖代数
5021世纪教育网
20
2~4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实验II,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上图: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旺盛分裂。
① 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
实验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衰老可能与端粒截短有关,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即端粒。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与特异性染色体端粒的长短有关。随着每一次分裂,端粒的长度都要缩短一些,一旦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增殖就结束。然而,人的骨髓细胞和癌细胞,在端粒酶的作用下,会伸长已缩短的染色体末端。因此,这些染色体就能快速地进行细胞分裂而不会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就持续增殖。细胞衰老可能是在端粒DNA序列“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② 请指出端粒酶、端粒长度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癌症发病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转变为癌基因。请结合端粒的有关知识,指出癌基因使细胞无限增殖的可能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请利用上述材料描述两种延缓细胞衰老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纤维素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来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产生纤维素酶较多的菌株。(提示: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用刚果红(一种染色剂)染色法,菌株在含有纤维素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纤维素酶分解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1)写出实验步骤:
①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成两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含有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D 6.B 7.C 8.C
9.Ⅰ.
(1)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的所需时间。
(2)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在相同的大小和相同位置涂上蒸馏水;第三步: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时间。
(3)甲组叶片未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失绿变黄时间与乙组叶片失绿变黄的时间相同,而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能较长时间保持鲜绿。
(4)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Ⅱ.(5)①实验I,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特异性有关,一般来讲,寿命越大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实验Ⅲ,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6)②端粒酶可使端粒伸长,于是细胞可继续分裂。
③癌基因指导合成端粒酶,端粒酶使已缩短的染色体末端伸长(即修复端粒),从而使染色体不会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就持续增殖。
④a.利用基因工程对产生端粒酶基因进行修饰,使之在部分或全部细胞中表达高活性的端粒酶
b.用脂质体包裹高活性端粒酶导入到某些细胞中去,延缓其细胞衰老
c.蛋白质工程修饰已有的端粒酶使其保持高活性④使用酶激活剂等(开放式答题,只要一种合理即可)。
10.(1)①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作对照。
②纤维素。
③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到多个含有纤维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 未处理)的菌株。把它们置于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培养基用刚果红染色,观察记录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情况。
(2)①诱变组中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较大,说明诱变育种获得了高纤维素酶产量的菌株。
②诱变组中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同,说明诱变育种没有使菌株发生相关变化);
③诱变组中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较小,说明诱变育种获得了低纤维素酶产量的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