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艾青诗选》(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艾青诗选》(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1 19: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
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 《论诗》 《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内容概括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一)以太阳为中心的独特意象,表现爱国主义主题。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艾青选集》共有406首诗,其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向太阳》 《吹号者》 《黎明的通知》等著名诗篇就是有代表性的例证。
(二)“艾青式”的忧郁。
“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
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艾青式”的忧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写道:“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旷野》中写道:“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等。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
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三)独特的“光”和“色”和自由诗体的实验者。
艾青的诗歌中有独特的“艾青式”的“光”和“色”。他反对像摄影师那样仅仅将感觉还原于感觉,而是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并从中展开联想,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艾青的诗,就通过西方印象主义绘画这个中间环节,和东西方诗学取得了内在的联系,通过自己独特的途径,走着中西诗学结合的道路,成为这一历史趋向的代表。
赤子的真诚,感情的真挚,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使他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内容概括
1949年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表达对祖国的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949年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特色分析
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艾青作为“土地的诗人”,对于土地拥有着自己那份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产生别样的、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地讴歌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他的“永恒主题”。
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互相冲突、互相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的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为了能抓住那种瞬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用恰当的诗句描绘出来,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他反对那种将感觉还原于感觉,而是强调主观情感渗入感觉,二者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一)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1.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象征祖国的形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①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理由:这具有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对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时爱得越深、痛得越彻的悲愤情感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①使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都具有象征意义,而各个意象前所加的修饰语又强化了象征的作用,抒发出了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②比赋结合。第一节以鸟自比,铺陈描绘;第二节直抒胸臆,质朴遒劲。③感情不断强化,风格悲愤沉郁。
4.你是如何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的?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目睹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时,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二)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7/25
(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诗中三个“它”指代一样吗?指代什么?
文中的三个“它”是一样的,指代“礁石”。
2.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究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诗体,如《礁石》则有较强的韵律感,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
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3.你从礁石“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启发:我知道了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也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不畏困难挫折,坚定乐观。
(三)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请具体说出诗中情、景、色、音响的具体内容。(内容概括)
“情”指对北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景”指北方的河底及广阔的荒漠。“色”指灰黄的土层等。“音响”指手推车的尖音。
2.诗中“北国人民的悲哀”主要指什么?
主要指抗战时期北国人民沉重艰难的生活。
3.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全诗分两节:第一节,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第二节,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迹”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