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生物篇]第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讲解+作业本(课件 27+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生物篇]第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讲解+作业本(课件 27+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08:24:35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中考专项复习
第5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类型一 地壳运动
典例1 [2019·杭州]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A
图5-1
【解析】 地壳的不断变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风蚀的岩石是由风力对地形作用引起的,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
跟踪训练1 [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但板块之间大小不一。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内力作用使地壳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使地表趋于平坦。
D
类型二 地震与地震自救
典例2 [2019·金华丽水]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解析】 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发生地震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B
跟踪训练2 [2019·金衢十二校模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室外的跑到楼内躲避
B.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C
D
跟踪训练3 [2019·金华校级一模]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
A.海陆间循环
B.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
A
类型四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典例4 [2018·温州模拟]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下列有关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B.农业生产中应提倡喷灌或滴灌
C.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
【解析】 虽然水资源可以再生,但是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因此需要节约水资源。农业生产提倡滴灌和喷灌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跟踪训练4 [2019·杭州校级模拟]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错误的是(  )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A
1.[2019·安吉长兴模拟]2018年11月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的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A
2.[2019·永康模拟]2019年4月3日09时52分,在台湾台东县发生5.7级地震,以下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地震时高楼层的人应立即乘电梯撤离
B.引起地震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地球内力
C.地震多发生于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处
D.现代科技条件下还无法做到对地震发生的准确预报
A
3.[2019·杭州校级二模]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
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后来,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B.宇宙的起源
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B
4.[2019·杭州校级模拟]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十年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国际社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震是地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
B.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C.发生地震时高楼层教室同学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
D.全国各地修建房屋都应强化抗震设计
D
B
6.[2019·台州校级二模]2019年4月3日9时52分在台湾台东县发生5.7级地震,浙江多地有震感。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
____________。
(2)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方式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在楼上,应尽快使用电梯离开大楼
B.在野外,应远离斜坡,躲避到空旷地方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桌椅下
碰撞和张裂
A
7.小科同学欲探索相关知识。
(1)下列科学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__________。
A.斯科特南极探险
B.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中国发射神舟飞船
B
张裂
(3)如图乙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__________。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A
(共23张PPT)
中考专项复习
第5讲 人类生存的地球
作业讲评
1.[2019·金华校级模拟]2018 年 7 至 8 月期间,金华武义县的很多乡镇都发生了连续干旱,水塘枯竭。政府只能通过管道将金华沙畈的水资源输送过去,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海水蒸发 D.水汽输送
B
2.[2019·金华婺城区调研]2019 年4月2日7时5分在青海玉树州玉树市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 10km。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准确预报地震
C.发生地震时赶快跑到高楼墙角躲避
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A
3.[2018·金华丽水]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太阳辐射 D.水汽输送
【解析】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来源,但不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C
4.[2019·台州模拟]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和损失。以下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跳楼
B.乘电梯下楼
C.躲在窗下
D.用枕头护头,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D
5.[2019·温岭校级模拟]对于地球表面板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B.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板块的碰撞形成了海洋
D.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C
6.[2019·绍兴六校联考]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有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
A.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
C.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D.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生命起源于地球
D
7.[2019·台州椒江区模拟]大陈岛是一座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岛屿。岛上有雄伟的甲午岩,有些岩石上明显有远古火山遗留的熔岩流和火山弹痕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陈岛的形成可能与远古火山爆发有关
B.这种地质特征也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C.海风对大陈岛的地貌变化没有影响
D.甲午岩的形成与海水的冲刷作用有关
C
8.[2019·宁波模拟]2019年1月17日上午9时19分左右,日本鹿儿岛县口永良部岛火山发生爆发性喷发。下列关于火山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火山是由于地球受到外力的结果
C.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D.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B
9.[2018·金华丽水]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解析】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只是一种模拟实验,不能作为相关证据。
C
10.[2019·嘉兴秀洲区调研]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A
11.[2019·温州六校三模]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种水体的“纽带”,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属于“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12.[2019·杭州下城区二模]科学中的假说需要一定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
A.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在不断变动
B.地球有昼夜现象——地球绕日公转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说
D.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海底扩张说
B
13.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水资源的总量就是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量之差,即所提供的地表和地下径流量。
(2)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所在的纬度为__________N。
(3)浙江省主要处于30°N左右的纬度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年人均拥有水量为__________m3。
(4)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从时间分布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_____;从空间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的总量
同期蒸发损失
40°
3500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14.[2019·湖州]某校学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学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风力(作用)
昼长夜短
自然选择(或选择)
【解析】 (1)流动沙丘是风力作用的结果。(2)6月14至17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昼长夜短。
15.[2019·湖州校级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_____ (填数字)施加影响。

(2)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BC
16.[2019·温州六校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km。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 (填地层结构名称)。
交界处(或边缘)
地壳
17.[湖州中考]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碰撞和张裂
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18.[2018·温州模拟]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对照组(4号)。
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BOD越高说明水质越差)。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1)4号对照组中应采集的水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BOD的变化,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由题可知容器中BOD越高,说明有机污染物浓度越大,而经过该植物处理后,BOD明显下降,说明其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
池塘水(或清水)
1号(或生活污水)
不同的污水中有机物污染浓度不同,菖蒲
对不同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