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1 17: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2.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三次征辽东 C.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D.建立隋朝
3.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杨坚掌握北周大权
C.陈朝的灭亡 D.隋朝的统一
4.“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点,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B.都是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C.都采取残酷的手段加强思想控制 D.都为巩固统治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5.学习中国古代史,读懂朝代演变示意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6.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B.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隋文帝不恤民力,暴政而亡 D.在制度、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7.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繁荣的局面不包括(  )
A.粮仓充实 B.人口增长 C.农业发展 D.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8.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若用于隋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隋文帝时经济发展快,国力强盛
C.隋文帝首创进士科选拔人才 D.隋文帝开凿京杭大运河
9.隋文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国家,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繁盛局面。下列选项中属于隋文帝的措施的有(  )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 ③统一度量衡制度 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D.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1.含嘉仓是隋朝的(  )
A.皇家粮库 B.军事粮库 C.国家粮库 D.富翁(私人)粮库
12.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史料记载:“临颍令刘旷,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则召见他,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这段材料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主张(  )
A.发展生产 B.改革制度 C.注重吏治 D.提倡节俭
13.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1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证明了隋朝的经济实力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15.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观。隋朝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
A.涿郡 B.洛阳 C.长安 D.余杭
1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隋朝大运河的高度评价。请问大运河修建于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7.下列关于如图中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以长安为中心 B.它从605年起开始兴修
C.它全长2800多千米 D.它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五大水系
18.下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的是(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9.如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③与运河C段分别是(  )
A.洛阳,永济渠 B.涿郡,通济渠 C.余杭,邗沟 D.建康,江南河
20.下列不属于隋炀帝的暴政表现的是(  )
A.为了游玩,营建东都洛阳 B.率军南下渡江,一举消灭陈朝
C.多次乘龙舟巡游江都 D.三征高丽,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21.将“618年”和“隋炀帝”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杨坚掌握北周大权 C.隋朝的灭亡 D.隋朝的统一
22.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最先发生在(  )
A.洛阳 B.长安 C.山东 D.余杭
23.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云:“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隋炀帝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农民战争不断发生
B.隋朝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C.隋文帝末年,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D.隋炀帝时,东都洛阳的布帛堆积如山
24.隋朝末年,太原官僚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李渊起兵的性质是(  )
A.农民起义 B.正义的反侵略 C.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D.宦官夺权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8分)
25.交通问题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朝开凿的大运河

(1)如图是哪一朝代开凿的运河?该运河的中心在哪?
(2)从如图可以看出该运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商人,从A点出发经大运河到洛阳,要经过运河的哪一段?(写该段的名称)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运河的开通的重大意义?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哪些。隋朝之前还出现了哪些大一统的王朝?
(2)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路途要经过哪几段运河?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4)2014年我国正式进行大运河申遗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你能从历史角度说出隋朝大运河产生的作用吗?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ǒ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589 年隋朝南下灭陈朝,完成统一,C符合题意;ABD项与“589年”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三次征辽东
C.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D.建立隋朝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了大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杨坚掌握北周大权
C.陈朝的灭亡 D.隋朝的统一
【解答】: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隋朝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A。
4.“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点,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B.都是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C.都采取残酷的手段加强思想控制
D.都为巩固统治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解答】:在思想统治方面,秦朝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但隋朝没有这方面的措施。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都结束了长期分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两个朝代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巨大工程,秦朝时修筑长城,隋朝时修建大运河,两个朝代都是短命王朝,都因为施行暴政而统治时间短。
故选:C。
5.学习中国古代史,读懂朝代演变示意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B。
6.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B.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隋文帝不恤民力,暴政而亡
D.在制度、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解答】:据所学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开凿了大运河,所以隋朝在制度、建设方面颇有建树,D项评价正确。
故选:D。
7.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繁荣的局面不包括(  )
A.粮仓充实 B.人口增长
C.农业发展 D.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ABC不符合题意。大运河是隋炀帝是开凿的与隋文帝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8.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若用于隋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隋文帝时经济发展快,国力强盛
C.隋文帝首创进士科选拔人才
D.隋文帝开凿京杭大运河
【解答】:隋文帝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故“乘凉的树荫”应是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
故选:B。
9.隋文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国家,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繁盛局面。下列选项中属于隋文帝的措施的有(  )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 ③统一度量衡制度 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属于隋文帝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④属于隋炀帝采取的措施。
故选:A。
10.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D.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ABC选项属于历史史实,D选项属于历史评价。
故选:D。
11.含嘉仓是隋朝的(  )
A.皇家粮库 B.军事粮库
C.国家粮库 D.富翁(私人)粮库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589年隋统一全国。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他在位时形成人口增加,粮仓丰实,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时期含嘉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故含嘉仓是隋朝的国家粮库。
故选:C。
12.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史料记载:“临颍令刘旷,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则召见他,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这段材料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主张(  )
A.发展生产 B.改革制度 C.注重吏治 D.提倡节俭
【解答】:据题干“临颍令刘旷,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则召见他,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开凿,隋文帝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严惩贪官污吏,故材料体现了隋文帝注重吏治的治国主张。
故选:C。
13.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解答】: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故选:B。
1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C.证明了隋朝的经济实力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
故选:B。
15.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观。隋朝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
A.涿郡 B.洛阳 C.长安 D.余杭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故选:B。
1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隋朝大运河的高度评价。请问大运河修建于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B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关于如图中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以长安为中心
B.它从605年起开始兴修
C.它全长2800多千米
D.它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五大水系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隋场帝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B符合题意。
故选:B。
18.下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的是(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D的评价较为全面,既看到积极作用也提及了消极作用。
故选:D。
19.如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③与运河C段分别是(  )
A.洛阳,永济渠 B.涿郡,通济渠
C.余杭,邗沟 D.建康,江南河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C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下列不属于隋炀帝的暴政表现的是(  )
A.为了游玩,营建东都洛阳
B.率军南下渡江,一举消灭陈朝
C.多次乘龙舟巡游江都
D.三征高丽,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解答】:隋炀帝暴政主要是长期对高丽用兵,巡幸江都,搜刮百姓,大肆营建东都洛阳。率军南下渡江,一举消灭陈朝不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B。
21.将“618年”和“隋炀帝”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杨坚掌握北周大权
C.隋朝的灭亡 D.隋朝的统一
【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故选:C。
22.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最先发生在(  )
A.洛阳 B.长安 C.山东 D.余杭
【解答】: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的地区是山东地区,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将杀死,隋朝灭亡。
故选:C。
23.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云:“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隋炀帝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农民战争不断发生
B.隋朝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C.隋文帝末年,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D.隋炀帝时,东都洛阳的布帛堆积如山
【解答】:据所学知,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力强盛,人口有大幅度增长,BCD这些都说明“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A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A。
24.隋朝末年,太原官僚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李渊起兵的性质是(  )
A.农民起义 B.正义的反侵略
C.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D.宦官夺权
【解答】: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故李渊起兵的性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故选:C。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5.交通问题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朝开凿的大运河

(1)如图是哪一朝代开凿的运河?该运河的中心在哪?
(2)从如图可以看出该运河沟通了哪五大水系。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商人,从A点出发经大运河到洛阳,要经过运河的哪一段?(写该段的名称)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4)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运河的开通的重大意义?
【解答】:(1)如图是商朝开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从如图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A点是涿郡。从涿郡出发走水路到洛阳去,要经过永济渠。
(4)根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隋朝;洛阳。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永济渠。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哪些。隋朝之前还出现了哪些大一统的王朝?
(2)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路途要经过哪几段运河?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4)2014年我国正式进行大运河申遗工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你能从历史角度说出隋朝大运河产生的作用吗?
【解答】:(1)据材料一“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可知,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之前还出现的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汉朝、西晋.
(2)据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知,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其与隋文帝有关.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由此可见,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的统一.
(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路途要经过通济渠、邗沟.通过“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可知,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故反映了隋朝统治者贪恋江南美景,奢侈腐化,不体恤百姓.
(4)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答案为:
(1)北方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秦朝、汉朝、西晋.
(2)隋文帝.国家的统一.
(3)通济渠、邗沟;反映了隋朝统治者贪恋江南美景,奢侈腐化,不体恤百姓.
(4)它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