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2-30 11:11:00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光合作用界首中学生物组:C6H12O62丙酮酸酶6CO24[H]少量ATP少量ATP酶6H2O20[H]12H2O6O2酶大量ATP线粒体细胞溶胶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复习:生物体的有氧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 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以糖类作为底物。 生物界的糖绝大部分最终来源于光合作用。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 5000亿吨有机物;
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约为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000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 绿色植物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哪呢?太阳能太阳的光能又是
通过什么途径进
入植物体内的?CO2+H2O光能C6H12O6+O2叶绿体反应物产物场所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问题1: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认为: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土壤减少的重量=植物增加的重量五年后 1642年,海尔蒙特实验柳树增重74.47kg
土壤减少0.06kg结论:植物增重主要来自水分讨论:实验的不足在哪里呢?没有考虑到空气的影响问题2:植物放出氧气之谜?结论:植物能够净化空气不足:没有考虑到光照的影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779年,英格豪斯实验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结论:光照是植物能够更新空气的条件思考:光照下植物更新了空气的什么成分?
你能设计一个严密的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结论吗?
现在小组讨论。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去了哪里?1845年德国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需要光问题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分别是什么?思考 :1.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部分遮光部分曝光,是为了进行对照。 碘遇淀粉变蓝,结果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水 绵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类
每条水绵由许多个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
水绵很明显的特点是:叶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细胞里。 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 极 细 光 束黑暗中光照下恩格尔曼实验示意图结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思考:1.为什么选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 2.为什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 3.为什么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曝露在 光下? 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螺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 为了排除实验前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先选极细光束,用好氧细菌检测,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问题4:释放的O2 来自于H2O还是CO2?广告:同位素标记法 课本P10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20世纪40年代 卡尔文实验有机物是如何合成的?结论:卡尔文循环 原料/条件 场所 产物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普里斯特利(J. Priestley)
英格豪斯(J. Ingen-housz)
萨克斯(J. von Sachs)
恩吉尔曼(C. Engelmann) H2O淀粉叶绿体(阳光)O2CO2课后作业
预习光合作用的反应历程
谢谢各位的指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