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1 14: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2.过程与方法: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板书所用磁片,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讲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一起欣赏几张美丽的图片。(放PPT)
师:从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是哪里啊?(生:天津)
师:对,同学们的眼力可真棒,这正是我们美丽的天津夜景!那是什么把城市装扮得如此璀璨夺目?(生:灯)
师:对,灯!灯的种类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小灯泡。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需要用什么点亮呢?(生:电源)
师:用什么做电源?(生:电池)电池同学们都很熟悉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电池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生:电池的一端突出,另一端是平的)
师:有了电池和小灯泡就能把小灯泡点亮了吗?(生:不能)
师:还需要什么材料?(生:导线)
师:导线有什么组成呢?(生:导线的里面是金属丝,外面包着一层塑料)
师:金属丝有什么作用?(生:导电)
师:这层塑料我们把它叫做橡胶,它有什么作用?(生:绝缘,防止漏电)
师:好,那老师把这三样材料都准备好了,现在你最想干什么?(生:点亮小灯泡)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点亮小灯泡!(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点亮小灯泡
(一)小组合作一:尝试点亮小灯泡
1.师:好,在合作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合作要求。(放PPT)
提示:听到音乐声响,停止讨论。
2.师:好,老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点亮了,有的小组没有点亮,那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实验材料和连接方法)
3.师:实验材料都一样,那是不是连接方法出现问题了呢?现在我们请点亮的小组和没有点亮的小组把你们的连接方法展示出来。(学生上台展示连接方法)
我们来对比一下,连接方法哪里不一样?(生:连接小灯泡的位置)
4.那这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生:小灯泡的结构)
5.那看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小灯泡的结构了!
(二)小组合作二:研究小灯泡的结构
1.师:现在给你们小组2分钟的观察时间,小灯泡有哪些部分组成呢?(生:金属架、灯丝、玻璃泡、连接点组成)提醒学生上连接点是指整个螺旋金属。
2.师:那小灯泡里面是什么样子呢?为了方便同学们观察,老师解刨了一个小灯泡,我们来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右边金属架连在下面连接点,左边金属架连在上面连接点)
3.师:这两个连接点通过金属架把灯泡的哪部分什么连接起来了?(生:灯丝)
4.师:灯丝是干什么用的?(生:小灯泡发光的部分)
5.师:那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呢?(生:因为有电流通过)
6.师:电流我们是看不到的,你能猜想一下电流是怎样在电路里流动的吗?(生上台白板画出流动路径并汇报: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进入小灯泡的金属架,流过灯丝,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出,再经过导线流回到电池的负极)
7.(课件展示电流路线图)这样连接,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传到灯丝,再经过另一个连接点和导线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电流回路。
(三)小组合作三:运用多种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1.师:好!我们也终于知道点亮小灯泡的秘密了,那还有其它的不同连接方法吗?我们来看探究活动三。(生读PPT合作要求并开始小组合作)
2.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的哪些地方?连接到了灯泡的哪些地方?(生:都连接到了电池的正负两极,都连接到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
3.师:那我们用一句话总结,要想点亮小灯泡,需要怎么连接电路?(生:只要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池的正极,另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池的负极)也就是两极连两点。
4.师:不错,那为什么需要这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呢?(生:它们都形成了电流回路)
5.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下这四种连接方法电路流动路径。(生汇报记录单上电流流动路径)
6.师:像这样都形成了电流回路,我们把它称为通路。(师板书)
三、认识短路、断路
1.师:再来看看,这些连接方法为什么小灯泡不会发亮呢?(生:因为没有电流通过)
2.师:我们看下这种是怎么连接的?(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联系起来)
3.师: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联系起来,叫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会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损坏。短路很危险,还可能会引起火灾。我们应该杜绝这种情况发生。(师板书)
这种连接呢?(电池从正极流出没有回到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不能回到负极的现象叫断路。(师板书)
4、课堂小练习
判断这些连接小灯泡能不能亮。(放PPT)
五、探索延伸
课外请同学们研究:你能不能用一节电池和两根导线来点亮两个或者更多小灯泡?
六、安全教育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安全提醒:我们用的干电池电压是1.5V,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或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放PPT)
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呢?(生答)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不亮
亮:通路
短路连接
断路连接
四种连接方法
两极连两点
短路
断路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适当的调整了教学顺序。教师用书上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组装简单的电路,在学生连接简单电路的基础上,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从而去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不会亮及短路现象。我们的学生都很喜欢做实验,在看到实验材料后,根据我平时的经验他们很难对材料进行细致地观察,即使观察了也是应付教师给的任务。于是,我就想:何不顺着他们的心思来,就让他们先去摆弄这些实验材料,等实验中出现问题再来研究材料,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会更高些。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改动了一下教学顺序,在学生看到实验材料(小灯泡、电池、电线等)后我就问他们:“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学生理所当然地回答就是:“做实验,点亮小灯泡。”在我宣布研究活动开始后,每个小组都忙开了。我观察了每个组的实验情况,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让学生把几个错的连接方法与对的方法都画在黑板上,大家去比较,通过比较很容易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我就问他们:“为什么有的灯泡亮了,而有的没有亮?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这个问题?”学生七嘴八舌地提了许多,把他们的交流进行了归纳,他们发现出现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实验材料和连接方法。这样就达到了我的目的:大家必须去研究一下实验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的研究活动,没有明显的强制性,学生乐于接受,观察起来也很用心。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有个最大的体会:无论什么教学设计,都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会更省力。
在本课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和连接小灯泡的方法时,我用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电流在小灯泡中流过的动画示意图、各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课堂上适当地加入色彩鲜明的动画,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而不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亮片断中,我创设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由于开放教学时间,让学生能从容的进行研究;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究;开放思维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因此,探究是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面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科学世界,也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2.重视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
学生在观察讨论时的交流,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信息的获取,也有对信息的评价。他的方法好不好?我用不用?我同意他的看法吗?这些隐含于学生的内在的心理活动,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会被激发。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内已进行了第一次思维的碰撞,达成小组的共识和积累了成果。在全班进行的各小组成果展示,更是学生学习和吸收他人成功经验的重要平台。通过生生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让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让学生的探究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