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诗题哪里告诉我们这首诗与战争有关?这个诗题还告诉我们什么?
十五岁被征去当兵
情景导入
同学们,人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已告一段落,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那么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同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一部分为文人所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品简介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痛苦经历。
背景链接
冢( ) 窦( ) 雉( )
舂( ) 羹( ) 饴( )
读准字音
zhǒnɡ
zhì
chōnɡ
ɡēnɡ
yí
dòu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词朗诵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里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诗词讲解
始:才
道:路途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译文: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诗词讲解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野葵
井:这里指井台
舂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外壳
持:拿
羹:这里指菜羹
一时:一会儿
饴:同“贻”,送给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诗读了好几遍了,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诗的感觉,你会用哪个词?
整体感知
悲伤、凄凉、悲苦、难过……(“悲”)。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成故事。
一个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回来。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个乡里人,问:“我家里还有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柏之中的一片坟墓。”兔从狗洞出入,野鸡从屋梁上飞过,院子里生满了野谷,井上生了野菜。采下野谷做饭,摘下野菜做汤,汤和饭一会儿就熟了,却不知与谁分享。出门望着东方,泪水滴落在衣服上。
合作探究
1.请找出老兵还乡后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的句子。
合作探究
2.本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请找出并分析。
始得归
归途中
返回家中
出门东向看
返乡经历
情感变化
急盼归家
A
希望落空
B
彻底失望
C
悲哀流泪,心茫然
D
1.这是一首乐府诗,从内容来看,也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谁?文中哪句话介绍了他悲苦的一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老兵
品诗句,悟诗情
品诗句,悟诗情
2.这漫长的65年里,他是在哪儿度过的?在这65年中,他想回家吗?这里有一个字,告诉我们他很想很想回家,哪个字?
始
谁能读出他想回家的强烈渴望?
品诗句,悟诗情
3.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可回家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老人心情是怎样的呢?
悲
4.哪个诗句写出写出了他悲伤的心情?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他为什么悲?
亲人亡
6.试简要分析结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句的妙处。
运用细节描写,写老兵的行动和内心世界。通过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品诗句,悟诗情
背景补充: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但是,遇到战争,就要随时做好被征入伍的准备,兵役时间也更长。汉武帝好大喜功,汉代连连征战,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这样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探究主题
1、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一个家庭吗?
2.是什么原因造成老百姓的悲惨生活的? ?
3.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和平,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幸福。
无论是怎样的战争,带给百姓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难。因此,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共同心愿。
战争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主题归纳
1.自读古诗,区别异同。
拓展延伸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同样是写战争的诗歌,可是表达的方法却不相同。一个选取从军65年老兵重回故里的场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一个从另外的角度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消除边患的感情。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
回家所见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
狗窦兔入、梁上雉飞
中庭生谷、井上生葵
处境心情
羹饭熟 饴阿谁
东向看 泪沾衣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