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RJ·六年级下册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代表作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等。
会写字
诞
械
授
涡
澡
逆
纬
庚
域
砂
锲
多音字
1.下午,我们班转学( )来了一个新同学。
2.他转动( )了一下眼睛,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转
zhuàn (转盘)(转动)
zhuǎn(旋转) (转学)
zhuàn
zhuǎn
多音字
1.他解释( )了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
2.警察押解( )了一名犯人去监狱。
3.我老家有一名姓谢( )的亲戚。
解
jiě (解决)(分解)
jiè(押解) (解差)
xiè(解县)(姓解)
jiè
jiě
xiè
词语解释
定律: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学说: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司空见惯:
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百思不得其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词语解释
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见微知著: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偶然: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疑问---
疑惑
敏锐---
敏感
司空见惯---
屡见不鲜
诞生---
出生
敏锐---
迟钝
独立---
依赖
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1.小明是一个很( )的人,接受新事物很快。
2.科学家都具有( )的洞察力。
敏感
敏锐
相同点 不同点
敏锐
都有“对外界刺激感受灵敏”之意。
侧重于指人认识事物很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强,只能用于人。
敏感 侧重于生理上或心理上对事物的感受力强,可用于人或物。
词语积累
生活中常用到的六字词语:
百思不得其解 五十步笑百步 有眼不识泰山
英雄所见略同 事实胜于雄辩 天有不测风云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看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听写词语
点我听写
1.课文是按什么思路写的?
初读感知
写作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着通过三个不同人物遇到问题不放过,努力将“_____”变成“______”的事例论述了这个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只有见微知著,善于________,具有_________精神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感叹号
问号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2—7):运用事例,证明观点。列举的三个生活中的小事例,证明前面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8-9):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解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全文的观点
提出观点
事例一
运用事例,
证明观点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事例二
无独有偶,19世纪末,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
密卡尔逊发现同一种蚯蚓却分布在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
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度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魏格纳根据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和海洋的形成。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发现问题。
事例三
眼珠转动会不会和做梦有关?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睡觉时眼珠转动和做梦有关。
打死了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总结观点
从平常的小事中,“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死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总结观点
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打死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需要善于思考,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提出观点
追根求源悟真理
锲而不舍得真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设计
总结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证明观点
洗澡水的漩涡
做梦时眼珠转动
抓住问题不放反复试验研究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
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这是一种现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得到启示的写作方法。本文开头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用两个具体事例论证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总结观点—“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而是给那些“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的。这样写行文思路清晰,说理鲜明,寓意深刻。
写作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端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
示例
醒后便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的名人。还有刺股的苏秦,因为在秦国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决定要争口气。以后,他就废寝忘食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静悄悄时,苏秦已经是头昏脑胀,总想睡觉,他就立即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来的名人苏秦。
示例
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传出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 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示例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
示例
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示例
拓展延伸
? 关于质疑的名言
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狄德罗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巴尔扎克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1.看拼音,写词语。
课堂练习
dàn shēng mǐn ruì tàn suǒ
( ) ( ) ( )
诞生
敏锐
探索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诞生--( ) 探索--( )
敏锐--( ) 偶然--( )
出生
敏感
探究
偶尔
3.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 如果…就… 无论…都…
(1)(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能发现真理。
(2)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旋涡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地球停止旋转,( )不会产生这种旋涡。
就
只要
如果
就
●默读课文。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提示:默读课文,逐步提升阅读速度。边读边想,想一想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怎样论证观点的。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做上批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想办法去解决。读懂文章“问号”到“真理”的三个事例,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和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求根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的启发:只有不足于现状,不断向前不断探索,才能找到真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提示:作者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观点,在课文的第3、4和7自然段列举了三个事例,每个事例都是先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后发现伟大的真理。
参考答案: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德国地质学家由于生物学家米卡尔逊的论文---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正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参考答案:
这三个事例都是从平常的现象中提出问题,经过反复的实验与研究得出或者证实结论的正确。
提示: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这种写法称为例证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参考答案: 事例一:少年华佗拜师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之后,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期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之后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最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参考答案: 事例二:爱迪生制造灯泡
1878年,爱迪生决定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首先,他用炭丝装在玻璃泡中,可是仅亮8分钟,于是先后又换了1600种材料。一次,爱迪生偶然想到用棉纱烧成炭,于是试了试。结果果然出人意料,灯泡寿命一下子延长到45个小时。虽然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可是爱迪生继续研究,又研制出竹丝灯泡,寿命达1200小时。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完成课后小练笔。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