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供给资源与人口消耗资源的差越大,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强度越小。读图,完成1~3题。
1.最有可能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3.M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丙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与人口消耗资源量之间的差最大,说明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强度最小,生存环境也最好。第2题,乙点之后曲线明显上升,说明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最有可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第3题,M处表现为人口消耗资源量大于环境供给资源量,是因过度开发资源而导致的,因此可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1.C 2.B 3.C
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总人口为1 270.08万人,到2020年末,广州市欲将总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 500万”是一个“临界点”,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因“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所以应该是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B
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B、C)人口数量规划图。据此,完成5~6题。
5.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A.水资源 B.交通便捷度
C.新区面积 D.科技水平
6.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A.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
B.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人口容量
C.增加居住建筑高度,提高人口容量
D.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
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知,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故影响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新区的土地面积。第6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作为同一区域的围海造陆新区,资源、科技、经济、教育、生活消费水平相差不大,变动较小,只有地区开放程度会有较大出入,交通越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的人口容量就越大,且交通设施的建设会提高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会增加地区的人口容量,但是会降低区域的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居住建筑密度,增加居住建筑高度,可以提高人口容量,但是在现有资源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人口容量会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5.C 6.D
适度人口论(或称最优人口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最适宜人口规模的学说。下表为“2015年朝鲜和韩国数据对比表”。读表回答7~8题。
朝鲜
韩国
矿产资源
丰富
匮乏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12.27
10.02
人口数量(万人)
2 516
5 062
GDP总计(亿美元)
162
13 780
人均GDP(美元)
643
27 222
适度人口(万人)
980
1 150
7.韩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980万人 B.1 150万人
C.2 516万人 D.5 062万人
8.与韩国相比,朝鲜的适度人口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匮乏 B.国土面积大
C.经济落后 D.消费水平高
解析:第7题,人口合理容量即适度人口数。根据表格,韩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1 150万人。第8题,与韩国相比,朝鲜的经济较为落后,GDP总计,人均GDP均远远落后于韩国,故其人口合理容量小于韩国,适度人口较低。
答案:7.B 8.C
9.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_____,试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的确定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类获取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供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资源条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以及消费水平关系非常密切;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措施。
答案:(1)反映了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所以人口容量大。
(3)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1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上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第(3),(4)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容量呈下降趋势,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环境质量又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第(5)题,要结合我国人口增长快,科技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实际分析。
答案:(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D
(4)C
(5)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课件58张PPT。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分层集训攻图表 精研细读刷习题 巩固提升
[特别提醒]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以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①自然资源变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开发量;②社会条件变量:工业产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讯等;③环境资源变量:水、气、土壤的自净能力。将各要素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到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值。素养盘点 除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你认为研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综合分析+区域认知+人地协调)
提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因素等。 [自主诊断]
1.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技术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A错。当人口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来的承载力,所以B选项错误。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控制在8~9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量,因此C也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D正确,故选D。
答案:D 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资源的消耗会导致环境问题,环境对人口的生产、分布又具有限制性。据此回答2~4题。
2.关于人口与土地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土地使用较合理,土地承受的压力小,所以人口数量多
B.发达国家对土地使用不合理,土地承受的压力大,故人口数量少
C.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农村人口比例大,人均耕地少,土地承受压力大
D.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城市人口比例大,土地承受的压力小3.人口与水资源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水资源危机小
B.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经济为主,水资源受污染程度非常小
C.沿海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水资源危机
D.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大部分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4.关于矿产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某些矿产资源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有些甚至出现枯竭
B.矿产资源是人类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C.随着科技的进步,矿产资源被利用的种类将会增加
D.任何一种矿产资源的作用都不可替代解析:第2题,发达国家对土地使用较为合理,城镇化水平高,土地承受压力小;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农村人口比例大,人均耕地少,土地承受压力大。所以C正确。第3题,水资源短缺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形式。中国以及其他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大部分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危机。所以D正确。第4题,目前,某些矿产资源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有些甚至出现枯竭;随着科技的进步,矿产资源被利用的种类将会增加,可以寻求矿产资源的替代资源。所以D正确。
答案:2.C 3.D 4.D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5~6题。5.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解析:环境人口容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16亿人;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相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表中消费水平从温饱型到富裕型,最适宜人口数量在减少,说明人口合理容量随消费水平的增加而减少,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5.A 6.C人口和资源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读表,完成7~8题。7.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总数增加了,而人均耕地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 B.自然灾害不断
C.战乱频发 D.土地兼并严重
8.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
A.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B.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C.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D.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7题,虽然这一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了,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超过耕地面积增加的速度,因此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第8题,这种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利用相适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7.A 8.B探究点一 比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主题聚焦]
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综合思维)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
提示:“16亿”是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探究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核心归纳]
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共性是都表达了某区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从而使同学们难以区分这三者的差异。(1)借助“木桶理论”将三者的差异区分如下: (2)对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联系,可借助其考虑的因素进一步简化得到下图:[对点刷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
A.a B.b
C.c D.d
2.若2015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 Y>X B.X>Y>Z
C.Y>Z>X D.Z>X>Y解析: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所以D正确。第2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Z>X>Y,所以D正确。
答案:1.D 2.D探究点二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主题聚焦]
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等。
探究2:(综合思维)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核心归纳]
1.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在一定时期,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如下所示:2.自然资源限制人口合理容量[对点刷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提高
④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3题,图中横坐标上“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第4题,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会使生活质量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会使生活质量相对提高。
答案:3.C 4.B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1题,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说明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第2题,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
答案:1.B 2.C下表为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据此完成3~4题。3.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青海、西藏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矿产资源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气候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3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4题,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河漫滩土壤肥沃,气温相对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
答案:3.A 4.D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GDP 50 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5~6题。5.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人口合理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生活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高
6.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源 B.生产力
C.科技 D.消费水平解析:第5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新加坡资源匮乏;新加坡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高,人口合理容量小;气候不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科技发达,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第6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缓慢,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第Ⅲ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影响。
答案:5.D 6.A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7.上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8.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解析:第7题,综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出答案。第8题,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
答案:7.C 8.C读图攻略02 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图的判读
[典型例题]结合图形分析,请填写: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解析:(1)坐标的判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数量。
(2)要素变化的判断:根据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如图中人口数量、资源消耗一直在上升,环境质量在下降,粮食产量先升后降。
(3)分析要素间关系:如图中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是正相关,与环境质量是负相关。
答案:(1)负相关 (2)正相关 (3)增多 [应用体验]
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解析: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该例题的图名为题干中提到的“人口与环境发展关系模式图”。 从图中看出有人口数量、资源储量、粮食产量、工业产值、环境污染程度五大要素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人口与环境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典型的关系图。
第二步:读坐标、析图例、看点线
本图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数量,未涉及图例,但不同要素用不同的曲线表示,透过曲线变化,明确相互关系。图中人口数量、粮食产量都不断增长,后期增长减缓;工业产值前期先缓慢后迅速增加,后期略有下降;资源储量前期不断下降,后期变化平缓;环境污染程度先增后减。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对比不同曲线,明确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导致资源减少。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也会制约人口容量,导致人口增长趋缓。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人口数量的增长是环境各要素产生变化的根本要素,因此要首先解决人口问题,合理调控人口数量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人口数量增长并非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相互”影响,即明确人口增长对各要素的影响,各要素对人口增长的制约,最后趋于平衡。协调人地关系,要注意结合图中信息和上面的分析,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粮食生产、工业发展、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答案: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储量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刷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