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优质课 教学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优质课 教学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2 23: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谈话激趣,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引导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小组交流
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交流讨论: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