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人口的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 )
①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人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完成工业化较早,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建立公平的秩序,使人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B
读“木桶效应图”, 据此回答2~3题。
2.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图中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3.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提高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④实行计划生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2题,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最稀缺资源所决定的,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最短木板是森林资源。A正确。第3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可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提高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实行计划生育对人口合理容量没有影响。B正确。
答案:2.A 3.B
中国新闻网报道,如果我国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我国人均土地、水、森林、能源等资源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据此完成4~5题。
4.目前我国的总人口并未达到17亿的主要原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 B.资源不足
C.环境质量差 D.经济落后
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开放程度 B.资源状况
C.消费水平 D.科技水平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如果我国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但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目前总人口并未达到17亿,故选A。第5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状况、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及科技水平等,其中资源状况为首要因素,故选B。
答案:4.A 5.B
下图为人口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完成6~7题。
6.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灾害频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消费水平改变
解析:第6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由图可知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相交于丁处,是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应当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丙处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的垂直方向差距最大即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人口数量合理,故答案C正确。第7题,乙点之后环境曲线的斜率增大即灾害减少,故A错误;此阶段由人口曲线看出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增长不明显,不可能因为劳动力增加使资源快速增多,故C错误;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D错误;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故答案B正确。
答案:6.C 7.B
8.读我国两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地区
10 000
1 000
4
(1)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提高青海、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可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解析:第(1)题,从表中年生物量和可承载人口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大于青海、西藏地区,原因可以从地形、土壤、热量、水分等方面分析。第(2)题,提高青海、西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角度考虑。
答案:(1)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大;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小。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壤贫瘠。
(2)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交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因地制宜,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充分开发太阳能、地热等能源,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课件44张PPT。第三节 人口容量目标设定
1.认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人地协调观)
2.区别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______开发利用和保护______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合理 良好 2.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______”所决定的。
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______;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______的人口。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短板 越大 较多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__________,从而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_________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_____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_____。新的资源 扩大 交通运输 贸易 降低 [温馨提示]
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环境人口容量仍可能较大,如日本。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__________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______的人口数量。其值______资源环境承载力。健康生活 适宜 小于 2.要有人口合理容量的意识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1)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_____。由于资源储量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无法承受过量的人口消费,所以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__________问题。
(2)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______问题。
(3)同时,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______困难、______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多 资源短缺 环境 就业 住房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措施发展中 公平 平等 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资源环境承载力就是资源承载力。( )
(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
(3)日本国内资源短缺,因此其人口容量很小。( )
(4)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科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5)人口合理容量等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1)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承载力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资源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2)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资源量就会越多,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就会越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3)资源虽然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日本虽然国内资源贫乏,但可利用便利的海运从外部获取资源,加上其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经济等条件,人口容量大大提高。(4)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科技水平呈正相关。
(5)人口合理容量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答案:(1)× (2)√ (3)× (4)√ (5)×探究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问题探究]
(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2)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3)资源的数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提示:(1)揭示了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2)水资源。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
各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供养最大人口数量)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第(2)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答案] (1)B (2)B探究二 人口合理容量
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问题探究]
(1)材料反映我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2)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为多少?
提示:(1)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8亿~9亿。1.各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2.人口合理容量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剖析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3.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划生育不动摇。
②大力发展经济。
③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④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提倡适度消费。图析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最适合养活多少人。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2)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1)~(2)题。(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 第(1)题,结合表格可以判断,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是依小康消费水平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约8亿~9亿。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有关。
[答案] (1)C (2)D[课堂小结]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2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根据材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是由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C 2.C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回答3~4题。3.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
4.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 )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B.草地开垦
C.保护野生动植物
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第4题,草地开垦只是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不会提高生态承载力,同时开垦草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生态承载力,故选B项。
答案:3.A 4.B下图为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关资料图(含预测)。读图,完成5~6题。5.上图反映出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
C.耕地资源减少 D.科学技术进步
6.提高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外迁
B.降低山西省开放程度
C.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解析:第5题,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图示时间段,消费水平提高、人均耕地资源减少,但耕地资源总量增加。第6题,山西省实际人口数量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利用山西省以外的资源的缘故,故提高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应扩大开放程度。鼓励人口外迁不现实,降低生活标准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答案:5.B 6.C刷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