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1 15:26:20

文档简介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 ③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④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较低,目前城市化速度快,判断丁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故D选项正确。第2题,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趋于恶化,故A选项正确。
答案:1.D 2.A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4.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3题,图中通过卫星城数量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来体现城市化进程。B正确。第4题,生产企业大量迁移到郊区,主要是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保护城市环境,企业需要搬迁;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而郊区地价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城区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促进生产企业向郊区迁移。D正确。
答案:3.B 4.D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6.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解析:第5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在急剧扩大,B正确。第6题,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失业率上升、社会治安混乱等。北京城市化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城市车辆日益增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严重,D正确。
答案:5.B 6.D
7.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市化规划图。为避免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按照规划,该城市2050年城市化水平计划控制在(  )
A.30%左右 B.55%左右
C.75%左右 D.80%左右
解析: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为20%左右,所以城市化水平在80%左右。
答案:D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和图2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材料一中A~E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的变化过程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对应,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特点。
(2)图1中E~F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指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容易出现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大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2)题,图中A~E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可判断为城市化过程;图中A~F城市人口的比重到了一定阶段后又下降,与图2中的①曲线相对应,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与发达国家相对应。第(3)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第(4)题,大城市的发展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气温升高、酸雨增多、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答案:(1)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① 发达
(2)逆城市化
(3)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城市废热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数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
课件64张PPT。第二节 城镇化目标设定
1.说出城镇化的概念和意义。(区域认知)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综合思维)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
城镇化也称________,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______和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地区的过程。城市化 集聚 城镇 [温馨提示]
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2.标志
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升、__________________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化与工业化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___________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促进__________增长。
(2)提高__________效率。
(3)改善__________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______。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工业化程度 区域经济 资源利用 城乡居住 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_____,城镇化水平_____。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较_____,城镇化水平较____。但二战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______了发达国家。早 高 晚 低 超过 缓慢较高高城镇人口比重发展中发达[温馨提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浑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的现象。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______问题。
1.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_____,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2.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_________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______拥堵,_____紧张等现象。社会 下降 人口密度 交通 住房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__________、市政建设、______管理、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运用_____________对各类空间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______功能,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__________、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城市规划 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 导航 数据管理 [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
(  )
(3)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的增加。(  )
(4)城镇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
(5)许多城镇问题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1)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不仅改变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2)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镇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加。
(4)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镇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5)许多城镇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引起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
答案:(1)× (2)× (3)× (4)× (5)×探究一 城镇化的意义
2017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变化,城市不但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仍是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主体,并将继续得到强化。[问题探究]
(1)什么是城镇化?
(2)乡村大量人口为什么向城镇迁移?
提示:(1)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中就业机会多,教育水平高,社会福利完善,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等。1.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2.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见下表。(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镇化。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  )
A.农村劳动力过剩
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D.交通便捷
(2)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解析] 第(1)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有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是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A正确。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属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拉力,B、C错误;交通便捷属于中间阻力减小,D错误。第(2)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B正确。这个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
[答案]  (1)A (2)B探究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城镇化是所有国家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提高、资源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逆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西方有一句俚语说:“穷人住城里,富人住城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西方大都市,基本都摆脱了过去城镇化带来的诸多弊端,逆城市化在其中功不可没。下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问题探究]
(1)在城镇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2)在城镇化进程的后期阶段,为什么城镇化速度放缓?
(3)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个阶段?
提示:(1)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2)因为在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很小,可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农业人口很少。
(3)处于中期阶段。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2)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解析]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答案] (1)B (2)B探究三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称,北京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形成。河北省将利用环绕首都北京的优势区位,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实施环首都和沿海“新城战略”,打造京东、京南、京北三座新城,其中京东、京南两座新城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下图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图。[问题探究]
(1)现在有人把首都称为“首堵”,反映出北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认为北京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减少“城市病”的出现,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1)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2)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建设卫星城,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耕地减少,用地紧张。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 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答案] (1)C (2)A探究四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读“某城区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显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探究]
(1)在图中所示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可能用到哪些方面的数据?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具有哪些优势?
提示:(1)在该系统中用到了卫生资源点和传染病分布等信息。
(2)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若发生应急事件时,输入应急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系统会分析出两点间的最优路径,并计算出路径的长度以及经过的路线名称,从而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现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应用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管理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最早、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如下图所示: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6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读图,回答下题。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拥堵状况
[解析] 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GIS可以用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环境污染加重;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可能加剧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答案] D[课堂小结]1.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  )
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上升
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解析: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
答案:A2.下表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表,判断表中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答案:D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3~5题。3.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4.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5.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第3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4题,据图可知,2001年~2011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农业人口的迁入。第5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答案:3.C 4.D 5.B2017年11月4日,北京再次出现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为此北京市连续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结合下图,完成6~7题。
十面“霾”伏6.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北京市经常深陷十面“霾”伏中,其直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市民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剧增 ②商业、餐饮等服务业遭受客源危机 ③导致诸多生活用品的物价上涨
④加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为应对雾霾天气,北京市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为减少公众外出,要求企业轮流停产
B.实行交通管制,汽车限行
C.鼓励市民家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D.污染类的企业一律关停
解析:雾霾严重,说明了大气污染严重,会导致市民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同时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加剧交通拥堵。从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来源看,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及工业排放的废气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解决措施应是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答案:6.D 7.B刷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