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1 15:30:13

文档简介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种植葡萄 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 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A.①③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表示出的因素有水源、科技等
B.政策的导向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
C.促使农业向区域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一般情况下,图中各区位因素是不变的
解析:第1题,①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②④是气候,③是土壤,⑤是市场。第2题,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还应包括水源、技术等,而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是多种经济技术发展的结果。
答案:1.C 2.A
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憨厚可爱的特点,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进口量加大。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多肉植物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气温
C.市场 D.土壤
4.我国洛阳街头摊贩售卖多肉植物,主要得益于(  )
A.科技的发展,洛阳水热条件的改良
B.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D.市场需求的扩大
解析:第3题,材料表明,多肉植物因其自身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销量攀升,可知影响其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大。故C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销售的多肉植物依赖于进口,而从国外进口多肉植物需要长途运输,只有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才能使之成为现实,故B正确;我国销售的多肉植物依赖于进口,而不是洛阳本地自产,所以洛阳水热条件的改良与之无关,A错误;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需求对其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
答案:3.C 4.B
以“三基(桑基、蔗基、果基)鱼塘”著称的广东顺德水乡,近年来又出现花基鱼塘。通过引种名品花卉,再将产品出口至荷兰、韩国、中东、日本等地。据此完成5~7题。
5.顺德水乡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蔗基鱼塘——花基鱼塘”的更替,影响这种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政策
C.科技 D.市场
6.顺德的花卉生物科技园,利用数百亩的钢架塑膜温室,引种热带地区的名品花卉,其主要改变的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热量 D.土壤
7.顺德的花卉能够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依靠(  )
A.交通运输的变化 B.气候环境的变化
C.市场价格的变化 D.消费者习惯的变化
解析:第5题,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变化,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材料可知,人们对水果、花卉等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使人们转种市场紧俏的产品,导致顺德水乡的农业结构发生变化,故导致顺德水乡农业景观由水稻田向蔗基、花基鱼塘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使得农业类型发生变化,故选D。第6题,通过塑膜温室种植热带花卉,主要改变了当地的热量条件。故选C。第7题,花卉易变质,不易保存和长距离运输,顺德的花卉能够运输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故选A。
答案:5.D 6.C 7.A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橙,是一种柑果,喜温,不耐寒,生长土壤pH值在5.5~7.0之间为好。
材料二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位于沅江上游嘎洒江沿岸,主要以河谷与山地为主,青山绿水。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鼓励下,将荒地承包出去,种植褚橙,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冰糖橙生产基地之一;褚橙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势较高的滩地上,收获后一部分直接销往市场,其余搬运到山腰存放。下图是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有利于褚橙生长的气温条件。
(2)分析嘎洒镇橙农将部分褚橙存放在山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发展褚橙产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气温与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第(2)题,水果要想保持新鲜首先要保持水分不流失,另外作为储存地,要能够及时向市场输送,因此要求交通要便利,该地的半山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褚橙水分蒸发少;山腰植被覆盖度高,空气湿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秋季山腰风速较小,气温较低,温和凉爽,利于褚橙储存水分;位于河流沿岸及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第(3)题,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发展褚橙产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褚橙的生长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河谷地形不易散热,热量丰富;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冬季北部有山脉阻挡冷空气进入,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2)山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风速较小(地形封闭),利于褚橙储存水分;植被覆盖度高,空气湿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位于河流沿岸及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3)该镇地处河谷,沿河交通便利;靠近滩涂褚橙果园,果园规模大;距离县城和昆明较近,市场广阔;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政策优惠。
课件47张PPT。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目标设定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
(1)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___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______。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自然生产力 产品 2.自然因素
在自然因素中,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1)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_____差异。
(2)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_____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地域 干旱 (3)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____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有所不同。
(4)_______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种植业 林 海拔 土壤 [微思考] 有些自然区位因素既是不利因素,同时也是有利因素,能否举例说明?
提示:如冬季低温寒冷,对农作物生长是不利因素,但又不利于病虫害越冬,来年病虫害少就是有利因素;地形崎岖多山地,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利于排水,适宜发展林果业。3.人文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外,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人文要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很重要。
(1)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2)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___________。类型和规模 运输时间 (3)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______,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_____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4)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____、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_____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税收 类型 价格 劳动力 文化 主导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_____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1.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_____,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当市场上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______,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______。人文 市场 上涨 下跌 缩小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_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______上大为扩展。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________农业生产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交通运输 地域 专业化 (1)经济发展推动了______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______,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______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_______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______,同时____________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城镇 大增 高品质 育种 传统地域 减少 农业机械化 [微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冬季已出现新鲜蔬菜供销两旺的景象,其影响因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影响因素有人们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这说明人们利用温室大棚改变了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使其反季节生长,再加上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北方城市冬季依然出现新鲜蔬菜供销两旺的景象。[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3)目前,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应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
(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一定不能发展种植业。(  )
(5)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  )
(6)“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其改造的因素主要是热量。(  )解析:(1)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2)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4)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但局部地区满足水源条件,如有河流水、冰雪融水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
(5)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而蔬菜、花卉等的种植面积会增加,因此作为全国商品粮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6)“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其改造的因素主要是热量。
答案:(1)× (2)× (3)√ (4)× (5)√ (6)√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
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微酸性土壤和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玫瑰的主要产区。[问题探究]
(1)影响华北地区成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影响玫瑰生产的自然条件除气候外,还有哪些因素?
提示:(1)气候。
(2)地形、土壤、水源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表所示: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人文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具体总结如下表所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中外。而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寿光市充分利用区域条件,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 D.水源充足
(2)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市场 B.政策
C.气候 D.水源(3)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消费市场广阔 ④对外交通便利 ⑤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为发展瓜果的优势条件,水源既是主导区位因素又是限制性因素;而山东寿光形成蔬菜基地的区位因素中①②是自然因素,③④⑤⑥为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1)A (2)D (3)D探究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大蒜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问题探究]
(1)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上图)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其作用是什么?
(2)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影响大蒜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为什么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提示:(1)保温、保水(保墒)。
(2)市场。
(3)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大蒜品质好。一、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充分利用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
2.及时改造
(1)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冬季生产。
(2)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3)红黄壤使用生石灰。
(4)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发展种植业。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解析:第(1)题,该地区有香蕉、水稻等作物,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第(2)题,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对地形与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第(3)题,随海拔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1)C (2)B (3)A[课堂小结]近年来,山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大棚中生产的蔬菜的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2.近些年山东蔬菜基地的蔬菜销售量和销售范围都在扩大,原因是(  )
A.该蔬菜基地的蔬菜质量好
B.该蔬菜基地生产蔬菜的自然条件优越
C.该蔬菜基地的蔬菜品种多
D.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的改善解析:第1题,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养分积累多,质量好。大棚内日温差较小,生产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第2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1.C 2.D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可以判断出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4题,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地说,城市郊区农业中,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3.C 4.A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回答5~6题。
5.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6.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C.城市人口的减少
D.农产品过剩
解析:第5题,从阶段Ⅰ图中可知鲜花、蔬菜以内销为主,鲜花和蔬菜产区布局的原则是距城区近,即影响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第6题,阶段Ⅱ以外销为主,其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
答案:5.C 6.B刷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