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01 15:46:48

文档简介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生产消费 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 ④H表示生活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G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第2题,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B 2.D
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在也是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回答3~4题。
3.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  )
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指狐猴生长的环境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
④人类高强度的捕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第4题,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3.D 4.D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正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
6.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答案:5.D 6.B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7.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解析:根据图例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危害;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结合选项可知③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
答案:B
8.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
A.酸雨(  ) B.森林锐减(  )
C.水土流失(  ) D.水体污染(  )
(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试简述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
(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甲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应是森林锐减;乙分布于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处,应是水土流失;丙分布在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应是酸雨;丁主要在江淮下游地区,应是水体污染。第(2)题,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最为严重,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造成植被破坏严重。第(3)题,欧洲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酸性气体多,气候湿润,水汽充足,易形成酸雨。第(4)题,森林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答案:(1)丙 甲 乙 丁
(2)黄土高原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等。
(3)丙 欧洲经济发达,能耗大,排放酸性气体(SO2)多,且降水丰富,多酸雨。
(4)甲
课件42张PPT。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标设定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出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综合思维)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通关集训刷习题 巩固提升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与__________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__________。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人类活动 环境效应 2.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________。但是,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________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__________等问题。
3.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但是,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_________,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__________等问题。恢复能力 承受能力 生态破坏 净化能力 环境污染 [微思考]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或循环利用,不会出现资源短缺和枯竭问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是在人类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如果人类活动的规模、强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表现如下:水资源危机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工业活动 方式不当 3.环境问题的表现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环境污染 污染 污染严重 4.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全球变暖 土地荒漠化 [微思考] 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二者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而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
(2)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
(3)沙尘暴发生时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属于大气污染。(  )
(4)土壤污染后只危害农作物。(  )
(5)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解析:(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雾霾属于环境污染。
(3)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4)土壤被污染后,污染物可进入农作物体内或水体,然后通过食品、饮用水、水生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5)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答案:(1)√ (2)√ (3)× (4)× (5)√探究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南端。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河里捕到的鱼多数是盲鱼;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间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化示意图。[问题探究]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出现动物“瞎眼”的原因。
提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强烈紫外线射向地表,对地表生物造成了伤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就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应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1)~(2)题。(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解析] 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短缺。第(2)题,人类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素质较低。
[答案] (1)A (2)C探究二 环境问题的表现
沱沱河是金沙江源头一段的称呼,全长375 km。在想象中,它应该是清澈的,笔者20年前见到的它,也确是一江清流,碧绿如玉。然而现在,沱沱河的冰川融水流经50多千米后,便开始渐渐浑浊,河水带有盐碱味儿。到了再下段的通天河,就已是浊浪滚滚,酷似黄河了。源头两岸由于森林被毁,地表裸露,造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沼泽干涸,草甸退化,狂风一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谁来保卫母亲河?》[问题探究]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冰川萎缩等。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常见资源枯竭问题2.常见生态破坏类型3.主要环境污染问题4.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读“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第(1)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第(2)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答案] (1)A (2)C[课堂小结]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
B.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
C.是由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退化造成的
D.是由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严重依赖造成的
解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答案:C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2~3题。2.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题中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答案:2.D 3.D阅读下列诗句,完成4~6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挪威·易卜生)
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区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诗句①描述的景色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  )
A.甲 B.乙
C.丙 D.丁6.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植被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
解析:第4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③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④描述的是气候特征。第5题,诗句①描述的是酸雨。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第6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答案:4.C 5.D 6.B刷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