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无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1 17:45:35

文档简介

汤阴县五一中学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课时导学案 (第_____周 第 __ 课时 总第 ___课时)班级: 姓名:
课题: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上课时间 2020 年 月 日星期 设计人: 备课组长签字: 年级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道宋太祖建立北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正确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
【新知梳理】(10分钟 )
1、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典故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宋太祖
强化
中央
集权
军事上
在中央
影响
在地方
政治上
在中央
影响
在地方
经济上
在中央
影响
在地方
3、重文轻武:
重文
轻武
目的
格局
措施
影响
【思维拓展】(10分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请回答:
(1)他们在讨论什么?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 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达标测评】(8分钟)
1、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2、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检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皇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丞相权力的扩大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4、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发展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 B、说明宋朝对军队十分不重视
C、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7、毛泽东在词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祖”是( )。
A、赵构 B、赵匡胤 C、李渊 D、李世民
8、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将将领兵权收归中央B、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C、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9、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当时社会上普遍受到尊重的是( )。
A、文臣 B、武将 C、商人 D、手工业者
10、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美的陈尧咨陪辽使骑射,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回家请示其母,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现在你为了厚禄,使家族蒙羞,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忠孝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文采
11、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 D、使其相互牵制
【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