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描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4.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6.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
重点
1.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难点
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1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是——(学生:地球),那么地球上除了我们自己以外,还有我们生活的环境。哪些同学能跟大家谈一谈环境包括哪些呢?
学生A:包括教室、桌、椅,外面的植物、动物,还有山、水等。
教师:非常好,像大家刚才所说的环境中,阳光、空气、水都属于没有生命的物体,即——(学生A接述:非生物),而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则属于有生命的物体——生物。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生B: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在营养物质被消化和吸收以后,生物体又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学生C:生物能进行呼吸,像我现在这样吸入O2,呼出CO2气体。
学生D: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呆得时间较长,当遇到光线照射时,会眯眼。生物体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长和繁殖,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2.教师:通过对生物体生命现象的本质认识,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主要依靠这五条基本特征。从生命本质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生物体而言,寿命都是有限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整个生物圈内生命总是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演绎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学生E:每个生物体死亡之前都已经产生出自己的后代了。
3.教师:对了,非常好。因为生物体能够通过生殖和发育繁衍后代,从而保证本物种的延续。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延续,并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更不是吃了《西游记》中的唐僧肉,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生活经验,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呢?
学生:人的生殖和发育、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师导入:除此之外,生物界还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呢?与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答案。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植物的生殖。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注:教师出示挂图或桃花的投影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演示如下:
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特写映于画面。(画外音:小朋友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未开放的一朵桃花。别看我小,但我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我现在必须慢慢打开心灵之门,等着辛勤的蜜蜂采蜜、传粉。)采用动画效果,花骨朵慢慢绽放,一朵娇艳欲滴的桃花出现在画面,两三只蜜蜂飞入画面忙碌地工作着。(配蜜蜂的嗡嗡声)(画外音:小朋友,我就要跟你们说再见了,因为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历史使命,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再见了,小朋友,你以后还会记得我吗?)画面上的花朵慢慢凋谢,最后以水溶式画面消失。
1.教师:我们的放映结束了,一朵小小的桃花光荣地完成了使命向我们告别了。大家想想她的使命是什么?她是如何完成的?
学生E:她的使命是孕育种子,繁殖下一代。她是通过受精作用完成的。
教师追问:能不能更详细地向大家解说一下呢?
学生F: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粒落于雌蕊的柱头上,在柱头所分泌的粘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当花粉粒破裂释放出精子后,精子顺着花粉管进入雌蕊的子房,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谢,唯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部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2.教师:通过对从前知识的回顾,当我们再拿起诱人的桃子时,请不要再浪费,请你珍惜,因为它是经过艰难的历程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桃树的种子被勤劳的双手播进土壤后,过一段时间,它满载着人们的希望破土而出,形成新一代的植物。还有许多植物像桃树这样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我们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3.教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玉米、向日葵、苹果、杏……
4.教师:除了大家所列举的生物之外,其他生物是如何进行生殖呢?比如:马铃薯、洋葱、月季等。它们的生殖方式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大家翻开书第4页,观察这两幅图,回答投影片上的问题。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教师将制作好的投影片内容打出)
投影内容如下:
(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这样的生殖方式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3)还有哪些植物能以类似的方式生殖?
(注:学生阅读完以后,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5.教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个组讨论的情况。每组组长选派一名“形象大使”汇报,注意语言的表达。好吧,我们现在就开始,第1组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观察情况吧!
学生G:我们组经过观察,发现椒草用叶片浸泡后,叶片下生根,最终长成一个新植株;马铃薯块茎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也能发芽。虽然一个是叶片生根,一个是块茎发芽,但最终都有同样的结果,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植株。而它们二者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自身的一部分器官繁殖的。
学生H:我们组认为通过这样的生殖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有些植物如银星秋海棠的茎浸泡在水里,几天就可以生根。还有新长出的植株和母体长得非常相似。
学生I:我们组要对此进行一些补充。我们发现生物的生殖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各有所长。比如前一组同学所说的由母体器官繁殖的这种方式速度快,时间短,又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异。
学生J: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植物都属于这种生殖方式,比如:草莓、甘薯、柳树等。
6.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类似于椒草、马铃薯这种植物的一些生物,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我们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这种无性生殖在植物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好了,对于刚才所说的一些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通常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教师主持)
学生K:在马铃薯的块茎发芽后,可不可以直接拔出芽体栽进土壤中,为什么还要连结一部分块茎呢?
学生L:老师,我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插柳条的实验,但我想问把一段柳枝剪下后就直接插进土壤中,能成活吗?能不能用水泡一泡再插?这两种方法,哪种成活率更高一些呢?
学生M:甘薯、洋葱、蒜都和马铃薯一样长在地下,它们也是块茎繁殖的吗?
学生N:细菌和真菌都是由母体繁殖,它们也属于无性生殖吗?如果是的话,除了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还有哪些无性生殖方式呢?
7.教师: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其他同学能否给他们作出解答呢?
学生O: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栽种马铃薯芽体的时候,之所以连结一部分块茎,是因为芽体的发育是需要营养的。刚栽下去,新形成的根的功能还不完善,还不能独立地吸收水分和营养,所以需要连结一部分块茎来提供营养物质。
学生P:我知道第三个问题。洋葱、蒜其实和马铃薯一样都是食用的植物的茎,而甘薯则是块状的根,还有萝卜也是。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如果其他学生也不知答案,教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或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翻阅资料,动手实验等。)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学生接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殖方式都是由他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3.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难点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蝼蛄、蚯蚓、鼹鼠等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昆虫的世界。展示多种昆虫的图片,引出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你刚才观察到的昆虫图片,你能说出它们小时候的模样吗?
2.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看昆虫图片,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产生好奇,根据老师所提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尝试解答课本P9“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
教师总结: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2.在认识蝴蝶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引出家蚕(与蝴蝶有着同种发育方式的昆虫)并简单介绍家蚕的贡献。
教师总结:早在三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开始饲养家蚕,生产蚕丝,并用蚕丝织成美丽的绸缎。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P10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内容,观察图7—4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展开家蚕的观察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家蚕各个阶段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风雨的洗礼?
(2)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你能简单地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吗?
(3)根据日常的生活中的观察,你还发现了哪些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
学生阅读课本,参与P10家蚕生殖与发育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家蚕生殖发育各个时期特点。
拓展延伸:
家蚕的蜕皮:家蚕的幼虫要经过四次蜕皮,身体才能逐渐长大。蜕皮期间,幼虫不食不动,称为“眠”。四眠之后,幼虫开始吐丝结茧。
教师总结: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像家蚕这样,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在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同家蚕一样,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但是还有些昆虫,它们与家蚕的发育过程不太一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1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内容,仔细观察图7—5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播放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视频及课件,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发育过程和家蚕相同吗?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与它有相似的发育过程?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仔细观察蝗虫生殖发育的几个时期,思考回答问题,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能够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师总结: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不同。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还有蟋蟀、蝼蛄、螳螂等。
三、课堂小结
1.家蚕的生殖发育经历:卵、幼虫(四次蜕皮)、蛹、成虫。
2.蝗虫的生殖发育经历:卵、若虫(五次蜕皮)、成虫。
3.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的发育过程。
4.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3.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
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提问:
(1)小蝌蚪经过一番寻找,最终找到了妈妈吗?是谁呢?
(2)青蛙属于哪类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怎样的?
(3)有哪些动物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一样呢?
学生仔细观看。异口同声回答:青蛙(兴趣高涨)。学生根据小学的知识基础回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教师:下面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学导读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读资料分析,为下一步的讨论、分析埋下伏笔。
(1)在什么环境下能听到蛙的叫声?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怎样鸣叫?
(3)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呢?
(4)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呢?
(5)蛙的受精方式是怎样的?
(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其生活环境有关吗?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读图等,对本节课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教师总结:蛙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青蛙的发育也是一种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2.教师用播放视频,展示青蛙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并结合自己亲身观察找出不同时期的特征。
教师列表,引导学生对比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特点:
幼体 成蛙
外形特征 有尾、无四肢 无尾、有四肢
呼吸器官 鳃 肺、皮肤
运动方式 用躯干和尾游泳 用四肢爬行或跳跃
生活习性 水生 水陆两栖
教师展示蟾蜍、大鲵、蝾螈等其他两栖动物图片,让学生总结两栖动物的概念: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具有这种发育特点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教师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2.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结合本资料,谈谈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其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学生结合实际分析:不捕杀青蛙;保护蛙卵等。
学生相互补充:保护好水体,减少水污染,保护青蛙的生活环境就是保护青蛙。
三、课堂小结
青蛙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据资料分析小结:保护生活环境!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了解鸟类复杂的生殖行为。
重点
1.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母鸡下蛋并孵出小鸡的录像,观看结束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母鸡是怎样下蛋的,小鸡又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呢?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鸟卵的结构
鸟卵是鸟类在生殖过程中产下的带有卵壳的卵,这是鸟类重要的特征,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探究实验来认识鸟卵的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参考教材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自己准备的鸡蛋来解剖鸡卵,并分析、推测每一个结构的功能。
(温馨提示:在使用剪刀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不要划破手。)
学生:依据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小组分工合作,动手解剖鸡卵,边解剖边观察边思考,并将解剖好的鸡卵轻轻倒入培养皿中。
教师巡视,在各小组完成后,课件展示鸡卵结构图,让学生把实物跟图相对照,进一步观察各部分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鸟卵的结构及其作用:
卵壳和卵壳膜:保护
卵白:提供水分和养料
卵细胞:卵黄膜、卵黄(营养部分)和胚盘(含有细胞核)
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系带:固定卵黄
教师归纳:总的来看,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这都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播放鸟类繁殖的图片资料(课本P20图片),并提出问题:
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鸟类繁殖的现象,这些现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吗?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资料,并思考、记忆。
2.师生共同分析:
鸟类的唱歌和跳舞属于什么行为?
图片中的孔雀在干什么?
图片中戴胜亲鸟正在给雏鸟喂食,是什么行为?
学生认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
3.分析回答后教师给出鸟类常见的繁殖行为:
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4.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想想鸟类的主要食物是什么?在孵卵和育雏阶段对害虫的消灭量如何?
学生大声回答:是害虫,孵卵和育雏阶段消灭量更大。
教师:对,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鸟类主要以害虫为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鸟类。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也了解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同时还懂得了一些鸟的繁殖行为及其意义,我们不但要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还要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