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章教案 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命的进化(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章教案 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命的进化(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10:57:39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学会运用证据进行科学推测,懂得珍爱生命。

重点
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
“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视频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
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设疑:
生命的起源到底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各组收集到的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
视频展示“女娲造人”。
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
我们前面学习的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是科学的推测吗?为什么?
结论:“神创论”的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
推测判断二:自然发生说
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我国古代认为有: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这个观点能证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
科学的推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的推测方法来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推测判断三:化学进化论学说
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2.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3.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有有机物吗?有证据吗?
请学生读课本P51“资料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
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
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
4.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证明了什么。
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教师播放有关视频,师生共同总结原始地球形成生命过程的推测:
原始地球先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雨水汇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第二个阶段(有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大分子)
第三个阶段(有机大分子组成有机多分子体系)
第一阶段(生成),这个米勒已经通过实验证实。第二个阶段(生成)、第三个阶段(组成)有些科学家已通过实验部分证明!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早日找到这方面的证据。
教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对化学起源说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宇生说”。
推测判断四:宇生学说
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对宇生学说作出什么推测?
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完成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三、课堂小结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富有这种敢于质疑、不惧权威的精神,科学就是在不断质疑与辩证中进步的。敢于质疑还不够,还需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观点,只有在证据面前人们才会信服。从来没有哪种理论绝对是对的,只要你找到可以驳倒对方的证据,那你就是赢家。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探索生命的奥秘。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2.通过学习,能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3.通过学习,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
1.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通过完成进化树,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难点
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本的插图,对较早的动物植物化石与较晚的植物与动物或化石进行对比,从而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生命的起源”所了解的知识:
1.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米勒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3.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从而引入生物是通过什么样的进化历程,才演变成如今种类繁多、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二、讲授新课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1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化石的知识,然后多媒体展示各种化石图片,请学生分组观察,教师以如下问题引导:
(1)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回答,明确结论: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它们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各种古代生物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所以是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
(2)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有什么分布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比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同种生物的对比研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资料2
多媒体展示现代鸟、始祖鸟和古代爬行动物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1.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古代爬行动物有哪些相同点?
2.你能对始祖鸟做出什么推测?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明确:通过对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资料3
多媒体展示向日葵、黑猩猩、人、果蝇、马的细胞色素 C 的图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细胞色素C,知道人与黑猩猩的差异小,与向日葵的差异大。教师介绍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进行不同类型生物亲缘关系远近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近,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远?
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通过对比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我们了解到生物由简单到复杂进化,通过分析生物进化的各种证据,现在地球上活跃着的各种飞禽走兽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洁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是:
原始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是:
无脊椎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多细胞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古代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规律:单细胞→多细胞,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通过自评、小组内交流、组间表达、全班展示的方法查缺补漏,进行知识和情感小结。
(1)什么是化石?为什么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其他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
(2)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有什么分布特点?
(3)阐述动植物进化的历程,说出进化的规律。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
2.了解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
1.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难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复杂,从水生→陆生,从低等→高等。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那么为什么有的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了解什么是自然选择学说,什么是人工选择。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桦尺蛾工业黑化的原因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62页桦尺蛾的工业黑化实例,展示讨论题。
(1)黑色桦尺蛾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蛾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对学生的解释作出及时的评价归纳总结:
①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基础。
②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设疑: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由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2.“保护色”的概念学习
(1)出示图片“冬天的雷鸟”、“夏天的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
(2)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
教师总结: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引领过渡:保护色有利于动物的避敌和觅食。动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3.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
(1)引导学生对保护色的形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2)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总结。
(3)注意学生做探究实验的实施情况及数字记录,并从中加以点拨。
(4)对学生的推测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
小结: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
设疑: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1.达尔文花费毕生的精力著成了一部巨著是什么?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进化观点?
2.通过对达尔文小故事的学习,你受到哪些启发?
引领过渡:了解了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历经千难万苦,呕心沥血完成巨著《物种起源》,你们想了解他在这本书中提到的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吗?
(三)自然选择
1.你是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的?
2.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3.引起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的变异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
4.试着概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5.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请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教师总结: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三、课堂小结
生物的进化就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来实现的。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