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四节《1、苔藓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四节《1、苔藓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11: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植物之苔藓植物》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相关
领域
植物分类学 生态学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年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董卅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13436591711
实施者
董卅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13436591711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董卅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13436591711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内涵和所有知识之间的共同规律,例如,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以及生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等。
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生命规律的过程中也能引发对生命的热爱乃至对大自然的崇敬。由于生物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这种紧密的相关性,在教学设计中,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根据每节课的内容不同去落实不同的德育目标,并把其融入到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中去。www.renjiaoshe.com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苔藓植物》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四节《植物》中的第一部分。本部分教材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有关分类学的知识,降低了难度,重点放在了观察实验和与其他植物的比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首要目的。
教材的知识编排是从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既展现了本章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又为第十六章《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为“”概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2001版中没有对苔藓植物学习这部分要求,而2011年版课标则特意加入了”苔藓植物“部分。可见,苔藓植物部分知识内容虽少,但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以及植物进化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苔藓植物在教材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学生情况: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基本特征,对归纳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基础。
2.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通过光合作用的自养
3.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于北京的雾霾的主要成因比较熟悉,因此对于本节课中苔藓植物作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这方面的内容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并可以由此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式:
1.直观教学法“
因为本节课的授课时间一般为每年的三月份,这个时候在北方的野外是没有苔藓植物的。教师制作的室内苔藓景观瓶可以让孩子近距离观察苔藓植物的外观,对其外部形态有初步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大量的有关苔藓植物的图片资料以及苔藓植物与我们人类关系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2.活动探究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十六,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通过的自己的能力分析问题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目标
(1)能概述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2)能说出苔藓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观察、分析显微结构图,能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3) 能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认识了解苔藓植物,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
(2)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通过分析苔藓植物结构与其他植物结构的对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4)通过探讨当前空气污染与苔藓植物生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
(5)通过学习苔藓植物的结构加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学科互通、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背诵《陋室铭》,让学生指出图片与文中哪一句所呈现的意境相同。
学生提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并请同学解释此句的寓意
引发学生兴趣:苔藓植物在文学方面的意境如《陋室铭》所写,在生物学角度它又如何呢?
2.教师展示苔藓植物图片,向学生介绍苔藓植物的基本信息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介绍苔藓景观瓶及养护贴士,请学生阅读分析苔藓景观瓶的养护贴士,从中获取有关苔藓基本特征的信息并填写表格,锻炼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2. 请学生分享他对养护贴士的分析,及表格填写,一般学生能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
3.教师指出要补充完整表格,需进一步观察苔藓植物,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需要外出观察苔藓植物则要做哪些准备?(1)去哪里寻找苔藓?(2)需要携带什么装备?
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说出要到森林、湖边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去寻找苔藓。
第二问题学生能够说出要携带笔和本、相机等记录工具,还有放大镜等观察工具,以及铲子、瓶子等采集工具,还要携带雨衣,防滑鞋等服装装备,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指出还需要携带尺子等测量工具。
4.教师播放“苔藓植物”视频,其中以葫芦藓为例对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讲解,学生深入了解有关苔藓植物的知识。
三、深入分析、巩固基础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葫芦藓的形态结构,提出“假根”的疑问
学生根据之前的录像推测假根是只有固定作用,没有吸收作用
教师提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引出苔藓植物根的结构
2.教师展示图片比较苔藓植物的根的结构与绿色开花植物根尖的结构
学生能总结出苔藓植物的根的结构简单,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结构相比没有输导组织等,符合“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教师深入提问:苔藓植物是利用什么结构吸收水分的?
学生推测是通过叶片
4.教师继续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展示苔藓叶片的图片,以及苔藓叶片与绿色开花植物叶片的解剖图
学生得出苔藓植物的叶片结构简单,无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教师补充苔藓植物的叶片大多是单层细胞
学生总结单层细胞有利于苔藓植物吸收水分
4.教师追问:苔藓植物叶片大多为单层细胞利于吸收水分的同时,会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得出:保水能力差,因此需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教师点出“生物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5.学生完善之前的表格以及填写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的比较表
四、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
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苔藓为何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以及苔藓为什么敏感又脆弱
学生通过苔藓植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解释
2.教师通过苔藓植物敏感脆弱的特点引出在1952年发生的“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指出事件过后伦敦周边苔藓植物死亡的现象,提示学生苔藓植物可以为人类做什么?
通过联系北京的雾霾现象,学生分析可以利用苔藓植物作为警示植物
3.同时教师提出在城市环境中为什么苔藓植物比较少见?联系现在的环境污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4.引出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展示图片及资料分析苔藓植物在检测大气污染和净化空气方面的用途,学生联系实际,提出苔藓植物可在北京的用途
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苔藓植物在为其他植物拓荒、保持水土、药用、工业和观赏方面的用途。
5.在介绍苔藓植物的观赏价值时,教师所着笔墨较多,意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
6.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款苔藓景观瓶,提出两个问题
(1)选择什么样的容器?
(2)景观瓶的培养基质的拜访次序如何并说明理由
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最好是透明,有盖的容器
第二个问题则稍有难度,对于砂石粒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可以放在底部起到透气,渗水的作用,而对于干水苔和泥炭土的顺序则不好把握,需要教师引导。
但是教师通过实践验证,的确泥炭土即使没有,也依然可以培养,给学生以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的引导。
7.最后由学生在学案背面进行景观瓶的设计图的绘制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案的填写
表格填写,问题的回答
课上问题的分析回答
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权重)分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识目标
能概述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能说出所有苔藓植物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特点,并能解释二者的联系,学案填写准确完整
能说出所有苔藓植物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特点,学案填写准确完整
能说出部分苔藓植物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特点,学案填写基本准确完整
不能说出所有苔藓植物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特点,学案填写不完整
能说出苔藓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说出苔藓植物的具体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能说出苔藓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说出苔藓植物的部分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不能说出苔藓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显微结构图,能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特征
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特征并能解释
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特征
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部分特征
不能分析出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能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能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指出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与其有关
不能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发现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与其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能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能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苔藓植物的全部基本特征
能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苔藓植物的部分基本特征
能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苔藓植物的少部分基本特征
不能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目标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很多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较多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较少
不发言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的一些问题
对本内容兴趣一般,提出的问题较简单
无法提出一些于本内容有关的问题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的其他教学设计相比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点,以语文古文引入,体现学科交叉,是学生能够感受到各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思维和整体意识。
第二点,突出比较教学,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苔藓植物的结构加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三点,大量实物图片的展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苔藓植物的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敬自然的心态。
第四点,多种实例介绍,让学生理解苔藓虽小但与人类关系很密切,让学生能以小见大,不要忽视微小的事物,注意细节。
第五点,根据苔藓植物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
第六点,设计野外实践活动所需装备,培养学生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