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H1N1流感纪实影片。
学生:观看影片。(紧张、恐慌的场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教师: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竟有如此严重!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提出问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传染病?
学生:交流课前完成教材P72表格的情况,并说出这些疾病中,有哪些是能够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
教师:1.引导学生尝试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2.多媒体展示几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进而归纳出传染病按病原体分类的三种类型。
教师归纳: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传染病按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教材73—74页有关流感、肝炎的资料,讨论P74的问题1、2,并形成小组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派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发言,展示小组分析讨论成果。
教师:评价学生成果,达成共识。
学生:结合问题1、2,小组讨论分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并交流发言。
教师:评价发言(多用鼓励言辞)。
用多媒体展示并分析流感是如何传染的。
师生达成共识: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学生:尝试说出肝炎、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教师:评价。
教师:知识拓展——课件展示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的分类。
教师归纳: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主要有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受感染的动物等。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饮水、饮食、生物媒介、土壤接触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主要有老人和小孩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问题: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
学生:自学课本P75~P76内容,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你能想出什么措施来预防传染病呢?从课本P75图片中得到什么启示?
你能总结概括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吗?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学生:表达交流。
达成共识: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教师总结: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三、课后实践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各学习小组展示《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调查报告。
教师可在课前给予指导:每组不要求多,可以只调查一种传染病,但是要求材料详实。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免疫的功能。
4.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重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难点
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觉得孤单吗?从生物学角度看,你永远都不孤单,我们的体内和体表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为什么有的人能保持健康状态,而有的人却成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新课来一探究竟。
二、讲授新课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图片展示】皮肤结构示意图、皮肤角质层电镜图。
【图片展示】指尖接种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对比实验图。
【提问】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皮肤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对微生物有阻隔作用;皮肤的分泌物对某些细菌有杀灭作用。
【图片展示】人体呼吸道黏膜结构示意图、黏膜纤毛电镜图等。
【提问】纤毛有什么作用?
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杀灭、清扫功能。
【提问】病菌如果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怎么办?感染或损伤的皮肤出现红肿后,为什么有时会自然痊愈?
【图片展示】吞噬细胞的作用过程、人体不同的体液。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吞噬和溶解作用。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组成了人体对微生物的屏障,对多种微生物均起作用,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提问】如果病原体由于数量较多,或毒性较大,突破前两道防线,怎么办?
【图片展示】人体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作用过程等。
【提问】某人水痘痊愈后,认为体内有了抗体,不怕传染病了,可又不幸感染上麻疹病毒。他的问题出在哪儿?
强调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具有针对抗原的专一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结合,因此第三道防线又被称为特异性免疫。
【提问】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的差异,引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比较两者的产生和功能,填写下面表格。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对体外异物都有反应 对一种异物有反应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形成的
作用 弱 强
(二)免疫的功能
【提问】免疫仅仅是抵御外部病原体对人体的侵害吗?坚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那我们自身内部出现损伤时,免疫系统有作用吗?
目前对免疫进行了更准确地描述和定义,认为它是一种生理功能,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漫画】免疫的三大功能(课本P82图8—10)
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三)计划免疫
【提问】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能够终身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害?
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抗体,同时部分细胞会转变为记忆细胞,随时应对抗原的再次入侵,保持体内抗体水平。
【提问】为什么接种流感疫苗时,医生会询问“这两天有没有感冒发热症状”,确认没有后才给打预防针?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图片展示】疫苗接种证、最后一例天花病。
总结: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四)艾滋病
【提问】人的免疫系统很重要,是否意味着其越强越好?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会怎么样?
过敏、排异、自身免疫病,极端情况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症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图片展示】泡泡男孩、艾滋病病毒、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画。
【表格展示】分辨艾滋病传播途径。
总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三、课堂小结
总结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免疫的科学定义和功能、疫苗的本质和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4.掌握急救一般步骤。
5.学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操作方法。
6.分清楚出血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处理。
重点
1.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2.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3.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难点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4.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请同学们看两个有关用药的资料,我们再开始正式学习本课。
资料1: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许多倍。
资料2: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小病时,如果家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同时又起到节省时间,及时治病的效果。但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危害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安全用药
教师:我国的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代传说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春秋时的神医扁鹊、三国时期的华佗,直至明代李时珍花费一生心血编写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在治疗疾病、运用中草药方面的无穷智慧。到现代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药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如果药物应用合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防治疾病、恢复健康,反之则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来了解药物的分类。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处方药简称Rx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处方药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A.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B.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
C.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D.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须经医生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外,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2)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为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2.药品的服用
教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药品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解读说明书中的各项信息,然后对教材88页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1)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教师:请每小组的记录员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A: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学生B:《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C: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归纳出讨论题的参考答案。
(1)根据成分辨别中、西药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西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2)主要成分、适应症、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有效期、生产批号、批准文号、制造单位……
化学药品标“适应症”,中药标“功能主治”。“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一项主要说明该药对哪些病起作用,即能治疗何种病症。因此使用时一定要结合病情,对症下药。
用法用量:“用法”主要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有些药物不是口服的,可能是外用或含片,应该注意。药物的“用量”指出用药的多少,有些时候必须与规格结合起来看。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标明的剂量为成年人的常用剂量,并以药品的含量为单位,若小儿或老人使用须按规定折算使用;规格:包括药品最小计算单位的含量及每个包装所含药品的数量。
药品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一般为1~5年。没有规定或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一般按5年计算。
(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二)急救
1.紧急呼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教师:当你发现有人受伤时,要拨打的急救电话是多少?拨打时应该说明哪些情况?
学生:“120”紧急呼救后,应说明地点、症状及姓名等情况。
2.胸外心脏按压
教师:电话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教师: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一般每分钟需要做几次心脏按压?怎样判断抢救有效?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展示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完整答案)
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法:
1.按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2.频率:按压心脏次数也应与人的正常心率一致,应为60~100次/分。
3.若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理论来实际做一做。
教师取出急救模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练习。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必要时亲自示范动作。
3.人工呼吸
教师:当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进行人工呼吸时,应该如何操作?每分钟吹气多少次才合适?怎样判断人工呼吸有效?
学生小组讨论时,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如:为什么要捏紧病人的鼻孔?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表述最佳的一组进行表扬。
师生共同小结,溺水者急救方法:
(1)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
(3)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为了避免气体从鼻腔漏出),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频率:每分钟吹气的次数是15~20次,与人的呼吸频率相同。 若被抢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4.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A: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学生B: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C: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2)外出血
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总结: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动脉或大静脉出血,要尽快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学会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人体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学会自我调节或者帮助他人调节情绪、缓解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4.能控制自己、理智处理生活中的烦心事,从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重点
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真正认识到自己评价中的低分项涉及的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难点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并内化为自我品质。
1课时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健康吗?那么你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的?
学生:……
教师: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呢?课本P97—P98告诉了我们评价方法,我们自己测一测好吗?
二、引导自评,组织讨论
【引导自评】(投影片打出下列内容)
温馨提示: 打分时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单独完成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不要与其他同学商量,应独立完成。
2.如实评价自己。否则,评价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
3.总分仅供参考,并不绝对,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
4.分数可以保密,同学们要相互尊重。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这些题目,看看哪些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是评价社会适应状态的,分别标上A、B、C。
【学生交流】
A.评价身体健康的有第2、5、7、9、13、14、16、21、23。
B.评价心理健康的有第1、3、4、6、7、17、18、20、24、25。
C.评价社会适应状态的有第1、3、8、10、11、12、15、19、22。
教师: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投影片打出)
1.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相对正常。
2.心理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三、事例过渡,畅所欲言
【事例过渡】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心理健康会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甚至感到焦虑、抑郁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来调节情绪呢?同学们如果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让我们来共同分享。
【畅所欲言】 ……
教师归纳:当我们有情绪问题时,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调节情绪。同学们所讲的多种方法当中很多都是非常好也非常有效的,把这些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
(1)转移注意法:当情绪不好时,……
(2)宣泄烦恼法:把自己心中的……
(3)自我安慰法: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
教师强调:调节情绪的方式一定要恰当。而有一些方法,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等,都对健康有极大的伤害,是不可取的。请同学们来看下面的相关资料。
(投影片打出下列内容)
知识链接:
(1)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2)酒精对健康的危害。……
四、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学生小结】什么叫健康?保持心情愉快有哪三种方法?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是豁然开朗,还是如释重负呢?祝同学们天天拥有好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认识、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
2.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3.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4.认识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重点
1.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难点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一份完整的探究实验报告。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健康?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
我们的生活方式健康吗?什么是生活方式?
二、新授新课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习惯,等等。
(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学生阅读课本P103“资料分析”,讨论:
(1)5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1)上世纪50年代死亡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而90年代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
(2)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是由于物质条件差等因素影响,而现在主要疾病是由于遗传等因素影响,还有环境变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
2.疾病趋向
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疾病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3.探究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学生完成课本104页“探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①如何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供实验用的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
②供实验用的水蚤共需多少只?该分成几组?每组多少只?为什么?
③实验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2)完成实验后,讨论:
①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有什么影响?
②酗酒或吸烟对人体健康可能有哪些危害?
分析:①低浓度,心率变快,高浓度,心率变慢。
②伤胃,损害心脏、血管,引起神经衰弱或智力减退等,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而死亡。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1.益处: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观察课本106页的图片,说说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如:晚餐不要进食太多。
(2)坚持体育锻炼。如:晨起跑步等。
(3)按时作息。如:不开“夜车”。
(4)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青少年正处在生长期,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5)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如: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防止“自闭症”的形成。
想一想:书本中给出了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你还有哪些建议?
3.设计: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
请同学们根据健康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安排下一周的作息时间和具体活动内容,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并将计划付诸实践,将好习惯长期保持。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课堂点睛·》本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