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课 题
科 目
科学
课 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章节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荷和一些简单的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路知识的,本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个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连接一些电路,感受一些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第二课时可以在学生学会连接电路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画一些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知道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和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探究的兴趣;
培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上一次课的学习中刚刚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将灯泡点亮,学生正处于对电路实验的好奇与兴奋中,而本课中,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动手连接一些电路,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兴趣会更加强烈。
教学
策略
选择
与
设计
分组实验法,讲授法,多媒体,讨论法
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与预设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先带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点亮小灯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回忆连接过程,引出上次课所学的连接方法的不方便之处。接着引入电池盒、灯座的使用方法。
1、带灯座电路
向学生介绍灯座和电池盒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昨天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连接电路,让所连接的电路能够发亮。
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让学生在刚才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基础上,参照课本上了电路连接,让更多的小灯泡能够亮起来。在学生连接小灯泡之前,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电路是串联电路,什么样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再让学生自己探究,用串、并联的方法连接小灯泡。
3、向学生介绍通路、短路、断路的概念,然后向其演示什么样的电路叫做短路、断路及通路。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可以表示电路不同部分的简易符号,通过简易符号的学习,教会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电路图。
学生回忆,认真听讲。
1、学生学习电池盒、灯座的使用,小组讨论,试着连接电路。
2、学生学习串、并联的概念,连接电路。
3、学生学习概念,学着绘制简单电路图。
用之前刚刚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发现需要改进之处,进而引入新课。
1、对于这种简单电路,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要连接什么样的电路,而学生自己为主体,试
自己探索连接,让用电器能够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在学生试着连接过简单的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学习串、并联的连接方法,用正确的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简单的电路图不仅是教学标准上的要求,也是为将来初高中学习电路知识打基础,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板
书
设
计
3、简单电路
开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电路。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一节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科学课,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电是什么?电器工作的原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是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但是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及技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在了解电路的连接时,我并没有细讲,而是让学生用开始掌握的知识,在自己的操作与观察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并自己找出原因。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知识就能得到不断的积累、更新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