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1 21: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导体与绝缘体》
姓名:
杨斌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科学四年级
教材版本:
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型课文。其教学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第二部分: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以一个小组实验来要求学生学会检测橡皮是否可以使电流通过。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仅仅是一个开始,它的目的是为了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身边的20种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在习惯培养方面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绝缘材料。
在这一课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订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做“电路检测器”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其工作原理,知道在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不会亮,而在没有故障的地方就会亮。运用到此课,如果物体导电,电流就会在通过物体时使小灯泡发亮;如果物体不导电,电流就不会通过物体,小灯泡也就不会发亮,也就是说小灯泡发亮,物体是导体,小灯泡不发亮,物体是绝缘体。而且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都喜欢自己动手来操作,但是他们的实验习惯不是很好,所以还需要给学生制定一定的操作要求,使学生能够按规矩、有步骤的有序进行实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通过让学生做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养成有序实验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导电性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井然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判断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教师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学生观察、思考
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2、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的“检测一块橡皮导电性的过程”,并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3、师演示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
4、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学生思考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
学生阅读
让学生经历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教师在塑料杯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
2、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3、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
(注: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1、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3、学生把检测完的材料放到一个纸杯中。
4、各小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学生交流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
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学生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让学生形成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 价? 内? 容
自? 评
小组意见

较 好
努 力

较 好
努 力
实验、观察积极动手
?
?
?
?
?
?
认真记录、实事求是
?
?
?
?
?
?
在小组活动中,认真、积极,能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
?
?
?
?
?
善于和同学合作,谦让、互助
?
?
?
?
?
?
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针对别人的发言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
?
?
?
?
?
我的收获:
老师给我的评价:
总评: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绝缘体
安全用电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本课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不同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进行预测、两次检测、再作结论。学生4人一组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表。学生们通过猜测、实验等探究活动,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能判断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他们还惊喜的发现铅笔芯不是金属也能导电。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探究和动脑思维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我适时地进行了安全教育,教学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探究的时间过长,可适当地缩短三分钟左右,将安全用电的教育适当增加时间。而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给学生强调安全用电,让学生不要触摸电线的金属部分,防止触电,要触摸电线的塑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