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水“制碱”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22:4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
酸碱盐专题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如图所示: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恰好中和?


NaCl
NaCl
NaOH
HCl
NaCl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与事实】(1)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回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未变色。
(2)乙同学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7。
(3)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观察到 ,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选择试剂 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铁粉 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 有气泡产生
氧化铜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氧化铁 红棕色粉末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结论与解释】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
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有 。
HCl
NaCl
方法归纳:
化学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除了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讨论与交流】:能否用硝酸银溶液去验证猜想二?








































第一步
第二步
明确反应,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A+B C+D)

依据“可溶性的生成物一定有,可溶性的反应物可能有”做出猜想
反思与总结一
步骤:

猜想的方法:

方程式 :A+B C+D(若D是沉淀或者气体或者水)


猜想一:只有C(A和B 恰好完全反应)
猜想二:C和A(A过量,B已反应完)
猜想三:C和B(B过量,A已反应完)
注意:A和B不会同时存在,因为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明确反应,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A+B C+D)
依据“可溶性的生成物一定有,可溶性的反应物可能有”做出猜想
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
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法:

方程式 :A+B C+D(若D是沉淀或者气体或者水)


猜想一:只有C
猜想二:C和A
猜想三:C和B

(检验A的存在)
(检验B的存在)

(检验没有A和B)

2、检验物质时一定要现象明显;
3、检验物质时一定不能存在干扰,若有干扰存在必须先除去干扰的物质再去检验。
总结:不同点—关键点——知识点
注意:1、检验物质时不用检验生成物C的存在;

反思与总结一
检验离子需要的知识点:
不共存的离子对:
H++OH- H2O

H++CO32- H2O+CO2
NH4++OH- H2O+NH3

Cu2++OH- Cu(OH)2
Fe3++OH- Fe(OH)3
Mg2++OH- Mg(OH)2
Ca2++CO32- CaCO3
Ba2++CO32- BaCO3
Ba2++SO42- BaSO4
Ag++Cl- AgCl
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白白色沉淀淀
不溶于酸(不和酸反应)
一水:
二气:
七沉淀:
(2017年陕西副题22题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取氢氧化钠溶液。他们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甲同学认为滤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余同学不同意他的说法,大家一起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成立,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同学 加入足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 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
丙同学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一成立
【实验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滤液中不含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猜想二不成立;丙同学的实验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与实践一
Na2CO3+Ca(OH)2=CaCO3 +2NaOH
Na2CO3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综合____________两位同学的实验和现象,可证明猜想一成立。
【反思迁移】①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用两种盐溶液及相应的实验操作,也可确定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这两种盐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制取某物质时,除了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还需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和乙
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合理即可)
控制反应物的用量
课后巩固
甲、乙两位同学在学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结束后,甲、乙两同学将反应后的滤液缓慢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假设】猜想① 只有NaCl   
猜想② NaCl、NaOH
猜想③ NaCl、NaOH、Na2CO3
猜想④NaCl、NaOH、HCl
猜想⑤ NaCl、HCl
[讨论]经过两位同学的讨论,大家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和HCl会反应,不共存
实验方案 甲同学实验方案 乙同学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1、测废液pH


2、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1、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
2、取第1步反应后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冒出 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NaOH 废液中含有Na2CO3
废液中含有Na2CO3 废液中含有NaOH

【实验探究】
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甲乙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甲乙同学能思考探究方案和勇于探究的精神给予肯定。同时指出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的错误,请大家反思。甲乙同学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通过以上探究,要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可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


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pH也大于7
稀盐酸
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课堂小结




1、步骤:



2、设计实验验证成分:

不同点
关键点
知识点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2019年5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