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1 22: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检测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3.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第一架喷气飞机

C. 青藏铁路 D.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4.小明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三大改造完成”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八大期间 D.中共十五大期间
6.1954年这一年,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说明此次会议(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推动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你知道他说的“社”是指(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9.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0.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邱少云
11.下图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爆发
1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3.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的票据见证了(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4.名字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下面人们所取的名字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如:马文革、许建国、张跃进、李援朝。这四个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四位的是(   )
A.马文革 B.张跃进 C.许建国 D.李援朝
15.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二、辨析改错(12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改正:
【  】(2)到1956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改正:
【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改正:
【  】(4)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改正:

三、材料解析(共27分)
1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70年来,人民政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政协事业的70年,是同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的70年,是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奋斗一道前行的70年。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说出我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于哪一年召开。(1分)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2分)这部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1分)它规定我国的社会制度是什么?(2分)该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2分)



(3)上述材料中的两次会议和两个重要文件之间有何联系?(3分)




18.(14分)1956年,在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艰苦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在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际,我党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2分)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分)



(2)1958年至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2分)



(3)虽然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仍然取得重大的成就,请试举两例。(4分)



(4)下面图片中的两位模范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被称为什么?(4分)

图1 图2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实施了什么计划?(1分)其基本任务是什么?(2分)请列举出这一计划取得的两个主要成就。(2分)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
(2)材料二中,由A点到B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由B点到C点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2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2分)




材料三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2分)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D 5. B 6. C 7. A 8. B 9. B 10. B 11. B 12. D 13. D 14. A 15. D
16.答:(1)× “沈阳”改为“长春”。
(2)× “1956年底”改为“1957年底”。
(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改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
17.答:(1)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制度。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
18.答:(1)中共八大。 因为它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任意两例即可)
(4)图1是王进喜;图2是焦裕禄。 王进喜被称为“铁人”,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19.答:(1)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
(3)农业和手工业。
(4)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