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主题二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主题二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01 12: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感知与判断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美术鉴赏的四个步骤
2.中国传统绘画的品评
3.为什么要多看原作



美术鉴赏的四个步骤,
1.描述;陈述在作品中看到的东西,包括画面的内容、色彩、材质、肌理、尺寸等。
2.分析;探讨形式关系,包括形状间的相互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等。
3.解释;推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这种推测要建立在对作品的分析上。
4.评价;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包括与作者其他作品比较与同时代其他作品比较,与同类型作品比较等。
描述: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画有500余人 、此外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分析: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解析:《清明上河图》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评价: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描述:画上绘一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折枝花朵,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

分析:绢本设色,以工笔重彩绘制。
一株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

解释: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
评价:作品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画得雍容华贵,画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是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簪花仕女图》这种仕女画风格在当时画坛上颇为流行,极大地影响了唐末乃至以后各朝代的仕女画坛和佛教艺术 。该作展现了极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民族气息,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的品评,
逸品:画家品格风韵与自然生命本质高度契合,并借助精练的笔墨技巧,自然而然地运化出一种物我合形气相即与超凡脱俗、意境幽远的艺术状态。
神品:精准掌握各种绘画表现方法,并能出神入化、运用自如地表现画家的精神意志与自然物象的灵动状态。
妙品:画家静观生命物象的微妙变化,能够使笔墨流变与自然生命机缘相合、和谐呼应,从而精微巧妙地加以表现。
能品:画家具备熟练掌控各种绘画技巧的能力,并能细致观察和分析各种表现对象,将其惟妙惟肖地充分再现。










为什么要多看原作
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最佳途径,还是近距离观看原在身临其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感知观众不面对原作。博物馆、美术馆里收藏的作品,可以弥补书本作,就很难获知作品的细节特征,无法担握作品知识和数字图像信息传播中的不足。欣赏美术作品实际尺度和体量,而这些恰恰是确保鉴赏效果的关的时候,看原作与看印刷品或数字图像有着本质的区别。观众不面对原作就很难获得作品的细节特征,无法把握作品的实际尺寸和体量,而这些恰恰是确保鉴赏效果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