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一颗小桃树》实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一颗小桃树》实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2 18: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静海区第八中学 王伟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能力目标】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课文中小桃树与作者有什么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积累的有关桃花的诗词曲或成语有哪些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自古,桃花、桃树、桃木就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棵小桃树”却是个弱者。它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情操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
二、预习交流(课前布置预习)
1字词教学(梳理字词)
褪 哆嗦 矜持 执着 服侍 猥琐 渺小 魂魄 幼稚 颤抖 赤裸
2成语猜读
血气方刚 轰轰轰烈烈 祸不单行
3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贾平凹,当代作家。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4写作背景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长大后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三、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小桃树的生命成长过程: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1、课文记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本文先写眼前情景(第1、2段),描述“今天下雨”,小桃树被风雨摧残的情景。接着回忆过去(3—8段),倒叙“好多年前“我”栽种小桃树的经历。最后又回到眼前的情景上来(9—14段),描述看到风雨中树顶“一个欲绽的花苞”,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全文可以依此分为三大部分。
插叙。现在——过去——现在。
2.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埋在角落里→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保留一朵欲绽的花苞
四、深层探究
结合教材进行朗读指导,点名读,自由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1.文章第2段描写小桃树说:“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例:“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师生对话,指导批注、朗读:
1.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2.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3.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4. 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写小桃树的外形: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
1.他们曾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2.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写小桃树的遭遇:孤独寂寞,被人鄙视表现它的可怜;
1. 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2.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
3.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写小桃树的生长环境:遭受风雨等的摧残表现它的可怜。
2.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桃树?
单薄弱小却又顽强的小桃树,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
五.语言品析
1.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交流点拨】
“俯”“挣扎”运用动作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2.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交流点拨】
(1)(赏析词语)“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2)(赏析句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归纳答题模板:
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从动词角度赏析——、、词是动作描写,写出了、、特点,表现了、、精神。
3.举一反三
通过以上两个例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修辞和动词的赏析。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从外形和颜色上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运用动作描写写出它面对逆境顽强斗争的精神。
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桃树的单薄弱小,突出了它的顽强。
六.体悟情感
1、通过以上学习,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表现对小桃树的情感的句子,通过文本体会感情)
怜惜、赞美、感激、希望
2.文章第7段写道“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作者明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吗?(在讨论之前播放贾平凹的纪录片,展示人物的生平和所经历的磨难,进一步体会小桃树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联系: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情感。
七、写法探究
写作 手法 内容 作用
对比 衬托 爷爷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对比 反衬了小桃树生命力的旺盛。
插叙 3—8段插叙对小桃树的回忆 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
托物 言志 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 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八.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九.布置练习
仿写:任意选择文中你觉得精妙的句子仿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
十.板书设计
环境 经历 现状
一 小桃树 角落里 摧残 花苞欲绽

小 托物言志

树 我 小山村 磨难 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