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相交线
1.如图,在立定跳远中,体育老师是这样测量运动员的成绩的,用一块直角三角板的一边附在起跳线上,另一边与拉直的皮尺重合,这样做的理由( )
A.垂线段最短 B.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C.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如图所示,直线与相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3.如图,直线AB交CD于O,OE⊥AB,且∠DOE=50°,则∠AOC等于( )
A.40° B.45° C.50° D.60°
4.如图,从位置P到直线公路MN有四条小道,其中路程最短的是( )
A.PA B.PB C.PC D.PD
5.下列图形中,∠1与∠2是同旁内角的是( )
A.
B.
C.
D.
6.若线段AM、AN分别是△ABC中BC边上的高线和中线,则( )
A.AM>AN B.AM>AN或AM=AN
C.AM<AN D.AM<AN或AM=AN
7.如图,直线相交于,平分,给出下列结论:①当时,;②为的平分线;③与相等的角有三个;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8.下列图形中,线段MN的长度表示点M到直线l的距离的是( )
A. B. C. D.
9.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0.如图,点D、E分别为三角形ABC边BC、AC上一点,作射线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与∠3是对顶角 B.∠2与∠A是同位角
C.∠2与∠C是同旁内角 D.∠1与∠4是内错角
11.如图是一种测量角的仪器,它依据的原理是_____.
12.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由线交织而成的图.下图是七年级教材封面上的相交直线,则∠1的对顶角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__.
13.如图,DA⊥CE于点A,CD∥AB,∠1=30°,则∠D=_____.
14.如图,直线、交于点,平分.若,则______°
15.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COE= 90, OF平分∠AOE, ∠COF=28.求∠AOC的度数.
16.如图,点是直线上的一点,是直角,平分.
(1)如图l,若,求的度数;
(2)如图2,若,求的度数.
17.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平分,,,垂足为,求:
(1)求的度数.
(2)求的度数.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根据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垂线段最短.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垂线段最短,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
2.C
【分析】
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到∠2,再根据求解∠BOD,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的度数.
【详解】
解:∵,∴∠2=180°?∠AOE=180°?138°=42°,∵,∴∠DOB=2∠2=84°,∴∠AOC=∠BOD=84°,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A
【分析】
根据题意求出∠BOD=40°,然后利用对顶角性质得出∠AOC度数即可.
【详解】
∵OE⊥AB,且∠DOE=50°,
∴∠BOD=40°,
∵∠AOC与∠BOD为对顶角,
∴∠AOC=40°,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4.B
【分析】
根据垂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得,能最快到达公路MN的小道是PB,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熟记垂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根据同旁内角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选项中,∠1与∠2是同位角,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1与∠2是内错角,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1与∠2是同旁内角,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选项中,∠1与∠2不是同旁内角,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熟知“同旁内角的定义:在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夹在被截两直线之间,且位于截线的同侧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分析】
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判断.
【详解】
解:如图,
∵AM⊥BC,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AM≤A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中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B
【分析】
由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和补角进行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
解:∵∠AOE=90°,∠DOF=90°,∴∠BOE=90°=∠AOE=∠DOF∴∠AOF+∠EOF=90°,∠EOF+∠EOD=90°,∠EOD+∠BOD=90°∴∠EOF=∠BOD,∠AOF=∠DOE,∴当∠AOF=60°时,∠DOE=60°;故①正确;∵OB平分∠DOG,∴∠BOD=∠BOG,∴∠BOD=∠BOG=∠EOF=∠AOC故③正确;∵∠DOG=2∠BOD=2∠BOG,但∠DOE和∠DOG的大小关系不确定∴OD为∠EOG的平分线这一结论不确定故②错误;∵∠COG=∠AOB-∠AOC-∠BOG∴∠COG=∠AOB-2∠EOF故④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和补角,熟练运用这些定义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8.A
【解析】
解:图B、C、D中,线段MN不与直线l垂直,故线段MN的长度不能表示点M到直线l的距离;
图A中,线段MN与直线l垂直,垂足为点N,故线段MN的长度能表示点M到直线l的距离.故选A.
9.C
【分析】
此题在于考查同位角的概念,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所以①②④符合要求.
【详解】
图①、②、④中,∠1与∠2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是同位角;
图③中,∠1与∠2的两条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同位角.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关键是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解答.判断是否是同位角,必须符合三线八角中,在截线的同侧,并且在被截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是同位角.
10.D
【分析】
根据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概念进行判断.
【详解】
解:A、∠1与∠3是对顶角,说法正确;
B、∠2与∠A是同位角,说法正确;
C、∠2与∠C是同旁内角,说法正确;
D、∠2与∠4是内错角,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
11.对顶角相等
【分析】
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答.
【详解】
测量角的仪器依据的原理是:对顶角相等.
故答案是:对顶角相等.
【点睛】
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5
【分析】
先根据对顶角的定义找出的对顶角,再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且这两个角有公共顶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因此,的对顶角是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因此,的内错角是,即的对顶角的内错角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和内错角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另两个相关的角是:同位角和同旁内角,这是常考点,需掌握.
13.60°
【分析】
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BAD=6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D的度数.
【详解】
∵DA⊥CE,
∴∠DAE=90°,
∵∠1=30°,
∴∠BAD=60°,
又∵AB∥CD,
∴∠D=∠BAD=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50
【分析】
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C,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BOD=∠AOC即可.
【详解】
∵OA平分∠EOC,∠EOC=100°
∴∠AOC=∠EOC=50°
∴∠BOD=∠AOC=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与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5.34°
【解析】
试题分析:由∠COF=90°得出∠EOF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OF的度数,即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解:∵∠EOF=∠COE-∠COF=90°-28°=62°.
又∵OF平分∠AOE, ∴∠AOF=∠EOF=62°,∴∠AOC=∠AOF-∠COF=62°-28°=34°.
16.(1)20°;(2)120°
【分析】
(1)依据邻补角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COE的度数,进而得出∠DOE的度数;
(2)根据是直角,平分以及得出、和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1)∵∠AOC=40°,∴∠BOC=140°,又∵OE平分∠BOC,∴∠COE=×140°=70°,∵∠COD=90°,∴∠DOE=90°-70°=20°;
(2)∵平分,
∴∠COE=∠BOE,
又∵,=90°,
∴,
∴∠BOC=60°,
∴∠AOC=180°-60°=120°.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有关计算以及邻补角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建立各个角之间的关系,然后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17.(1);(2)
【分析】
(1)首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BOD,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即可得出∠BOE;
(2)首先由得出∠BOF,然后由(1)中结论即可得出∠EOF.
【详解】
(1)∵直线和相交于点,
∴
∵平分,
∴;
(2)∵,
∴,
∵,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角平分线、直角的性质求角度,熟练掌握,即可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