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式微》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2 12: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诗经?邶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3、把握诗歌内容,体味内在情感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称其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完整篇目共305篇。走近诗经 《诗经》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60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根据音节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都是歌颂祖先的功业有商颂、周颂、鲁颂,共40篇。
”风”代表着《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邶(bèi)风》,邶地的民歌
《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诗经》“六义”朱熹《诗集传》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1、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2﹑比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兴即起兴《诗经》 “六义”,指的是“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活动一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活动二
理解诗歌 式 微,式微,胡 不 归?微 君 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疏通诗意昏暗何,为什么身体指贵族统治者露中,
露水之中,倒文以协韵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语气助词(如果)不是 活动三
赏析诗歌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底层劳动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份 处境 心情 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微君之躬”,一字之差,意思相同;
“中露”,就是“露中”,为了押韵而倒置,读起来音韵更加和谐,每章换韵,节奏短促,同时语言精巧凝练,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3、这首诗在语言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主旨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既表达了对亲人在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拓展延伸: 下面关于《诗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主要是民间乐歌。
B.《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C.《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A课后作业:1、整理笔记,熟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完成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