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概述
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的灭亡。
2、知道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
3、知道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
1)时间:公元589年。
2)原因: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
③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④南方的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3)结果: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4)意义:
①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②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③隋的统一与繁荣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开通大运河
(1)背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3)意义:
1)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洛阳,北到涿郡,贯通南北,因此有利于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运河各水路交汇处商业日益繁荣,成为繁盛的都会,也是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
3)运河对后世乃至今天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这种选官制度不利于为国家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而且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概况:
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1)扩大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深远,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4、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2)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江南,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2)结果: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归纳: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滥用民力,征伐高丽,奢侈腐化,严刑峻法,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其统治最终被农民起义瓦解。但是他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的联系。因此他是一个有功也有过的皇帝。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
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李渊父子趁机起兵晋阳(今山西太原)。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唐朝正式建立。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
(2)“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①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唐太宗还善于用人,知人善任,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②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沿用并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概况:贞观时期,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是唐高宗的妃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的政绩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破挌重用有才干的人,如姚崇、宋璟,创立殿试制度,发展科举。
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评价武则天:
1)积极: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2)局限: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她大肆崇佛,广建庙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人民负担。她重用武氏家族,这些人穷奢极欲,为非作歹。
?
3、“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稳定政局,重用贤能姚崇、宋璟等人;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概况: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归纳:认识古代盛世。
1、古代盛世出现的历史条件:借鉴前代衰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放宽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社会局面相对安定稳定,政治清明;统治者知人善任,重视教育;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加强联系为主;对外开放,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教育文化相对发达。
2、古代盛世的实质: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基础上的,即便是在盛世中,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