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2 16: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次数: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遣唐使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后,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日本:二宫八省】【唐朝:三省六部】大化改新たいかのかいしん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平安京】【唐朝:长安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平假名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中央官制等先进制度建筑技术汉字、书法艺术、典籍、天文历法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革新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饮食、服饰、茶道等
端阳节、七巧祭、中元节等。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鉴真东渡目的:
时间:
次数: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玄宗时期先后六次尝试东渡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66岁东渡成功123456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弟子祥彦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这位76岁的老人盘膝而坐,双手拱合,闭目微笑,嘴唇有淡淡的朱红,须发黑白相间,庄严肃穆。鉴真神情平和慈祥,传达出一种雍容宽厚、睿智博学的意味。那身后的惊涛骇浪已经远去,不顾生死只因一个承诺,人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又何妨!西游记玄奘西行 “在写实主义的叙事中,玄奘不再是身披大唐皇帝御赐袈裟、奉旨游学的高僧,而是在唐初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私自出关、发愿西行的“偷渡者”。在玄奘自长安启程的一场戏里,他背着行囊混入灾民之中,被人潮裹挟着来到象征命运的岔路口,人潮往前而去,玄奘往西而去。真实的取经之路既无高徒护送,也无妖魔阻拦,而是一人一马念着佛号和经文,独自踏向未知的迷途。”
齐伟——《<大唐玄奘>:识骨寻路的“偷渡者”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玄奘的天竺之行还有什么贡献呢?开元年间贞观年间日本天竺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独行《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纪念碑玄奘·大雁塔 生死大海何为舟?
无明长夜何为灯?
东渡、西行…….风暴、触礁、沙漠、戈壁
故土、他乡…….
佛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唐朝的中外文化
交流——遣唐使日本学习中国唐朝文化唐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中国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中国到天竺学习佛教文化唐文化的生命力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国力强盛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文化先进有吸引力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开放政策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海陆并重交通发达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国力强盛文化先进有吸引力开放政策海陆并重交通发达山川异域,风月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