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学练案
一、课内阅读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跣( ) 抢( ) 祲( ) 缟( ) 挠( ) 谕( )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 ( )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故不错意也( ) 轻寡人与( )
岂直五百里哉 ( ) 怫然怒( )
布衣( )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耳( ) 庸夫之怒( )
非士之怒( ) 仓鹰击于殿上( )( )
缟素( ) 今日是也( )
长跪而谢之 ( ) 寡人谕矣( )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6、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释】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 )
(2)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 )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
(4)臣窃为王患之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且臣之使秦 北有愚公者,年且九十
B、无妨与赵之伐燕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国小而无地所取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臣窃为王患之 为坛而盟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是怎么说服秦王的?结合文章具体说说。(2分)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xiǎn ;qiāng;jìn;gǎo;náo;yù
2.(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同“措”;同“欤”;只;愤怒的样子;平民;摘下帽子,光着脚;撞;平庸的人;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同“苍”,到;穿白色丧服;这;道歉;明白
3.(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
(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
4、B
5.(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6、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课外阅读
1. (1)顺服,顺从,服从 (2)释放,使离去 (3)通“拒”,抗拒 (4)忧虑,担忧
每词l分。共4分。
2. C (2分)
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3.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来祝贺。 (4分)
关健词为“窃”、“并”、“使”(第一个)。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1分。共4分。
4.燕使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进行劝说。 (2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
秦国联合赵国,赵国向北攻打燕国。燕王听说后,派使臣往向秦王祝贺。使臣经过赵国,赵王扣留了他,使臣说:“秦国和赵国联合,诸侯都服从。燕国之所以听命于赵国是由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缘故。现在我出使秦国,而赵国扣留我,这说明秦国和赵国有矛盾。秦、赵两国有矛盾,诸侯就一定不会服从赵国,燕国也不会听命于赵国。再说,我出使秦国,并不妨碍赵国进攻燕国啊。”赵王以为说得对,就开释了燕国使臣。
燕国使臣拜见秦王说:“燕王听说秦、赵两国联合,燕国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秦王说:“燕王昏庸无道,我要赵国灭掉燕国,你还来祝贺什么?”燕国使臣说:“我听说,当赵国在全盛时期,南面的邻国事秦国,北面的下曲阳靠近燕国,赵国的土地方圆三百里,却与秦国相持了五十多年,赵国之所以反不能战胜秦国,是由于赵国小,又没有可能有其它国家来帮助扩大自己的国土。现在大王要赵国向北往灭掉燕国,假如燕国和赵国联合一致,就肯定不会再服从秦国了。我暗自为大王担忧。”秦王以为说得对,于是派兵援救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