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会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
生男生女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棋子或者玻璃珠子(数量根据班级小组数而定),及装玻璃珠子盒不透明(每组两个),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内容
A、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式、举例法
B、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棋子(数量按班小组数而定),及棋子盒不透明(每组两个),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投影片。
C、教学过程
教师: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可能会见到类似的事。只要听说谁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少人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有的妇女因为生了女孩而备受责难。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与遗传有关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我们今天的新内容——人的性别遗传。请大家先将书上的教材阅读一遍。思考下面的“观察与思考题”。
(注:教师打开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的投影片)
投影片:
清晰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性染色体的发现史
2.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异。
(注:学生阅读完毕,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
教师:对于生男生女问题的研究,人们最先将注意力集中到成对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观察上。咱们先请一位同学简单叙述一下性染色体的发现史,大家在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投影片上成对男女染色体排序图。
学生: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男性体细胞中发现了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并把它称为性染色体。在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给它们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教师:请大家继续回答思考题。
学生1:每幅图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注:教师示意其他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学生2:前一幅是男性的,后一幅是女性的。
教师:请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2:因为男性性染色体与其他成对染色体不相同,它一大一小;而女性性染色体大小相同。
学生3:男性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是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是Y染色体。
学生4:我认为较小的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
教师:我想这两位同学的看法可能代表班里一部分同学的看法,那么,哪一种看法才是正确的呢?再请一位同学给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1:由于男女性染色体中都有X染色体,从图上比较知道,较大的性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相似,应该是所说的X染色体,另一条较小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
学生2:由于精子与卵细胞中都各含1条性染色体,其中可能形成两种精子,女性只有1种卵细胞。
教师:请解释为什么?
学生:由于体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男成对性染色体分离出两种不同大小的染色体,而女成对性染色体仅形成一种染色体。
教师:结合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大家自己总结一下这一小节的内容。
学生:男女体内均有23对染色体,又各有一对性染色体,但男性染色体一大一小,大的为X染色体,小的为Y染色体;而女性染色体是一样的,都称为X染色体。其他的22对染色体均分别相同,称为常染色体。
(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适当给予补充,并对此进行赞赏性的评价。)
教师:可见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决定的。有Y染色体则为男性,无则为女性;除此两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因性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化而引起性别畸形。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1.XXY个体:又称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7,具有22对常染色体,一对X染色体,还有Y染色体。其外貌像男性,较一般男性高;智能一般较差;睾丸发育不全,无生育能力;常出现女性似的乳房。
2.Turner综合征:又称特纳氏综合征或性腺发育不良。是女性中最常见的一种性染色体病,发病率是1/3500。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5,具有22对常染色体,一个X染色体,所以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O,其外貌像女性,但较一般女性矮;智能低下,但也有正常的;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卵巢完全缺失,原发性闭经,无生育能力。
教师:可见性染色体数量上的变化都会引起性别畸形。正常情况下,男女体内染色体数目保持46条不变。其中性染色体各一对,那么决定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注:教师事先应做好如下安排。)
1.分组,每四人为一组。
2.每组分发两盒围棋子(颜色不一致,如黑与白)。棋子数量要多,黑白比例为2︰1。
3.说明:其中一盒中的白棋与黑棋,分别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其比例为1︰1;另一盒中全为黑棋,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盒中棋子比为1︰1。
4.要求学生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容器中随机摸出一粒“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子”的容器中摸出一粒“卵子”,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或男或女),每人重复三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5.讨论结果得出结论。(给出适当的活动与讨论时间。)
6.最后汇报本组的记录结果及讨论结果。(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记录。)
学生:我们小组总共进行了六次,其中: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的比例为2︰4。也就是说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是1︰2。
学生:我们小组总共进行了六次,其中:黑白组合与白白组合的比例为3︰3,也就是说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是1︰1。……
教师:最后我们统计一下模拟实验的总比例约为1︰1,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人类在进行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男女性别比例非常接近1︰1。
教师:归纳得很好。通过模拟受精过程,我们知道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接下来请大家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这一自然规律,独立完成生男生女图解。
(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打开投影片给出正常答案)
投影片:
教师:通过生男生女图解进一步科学地阐明生男与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可见,重男轻女,为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是不科学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人们可以在婴儿出生前鉴定其性别,有的家长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留男打女,刻意得到男孩,请大家想想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学生:这种做法不可取,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那么,不用很久,地球上就会因为无法繁衍后代而绝种,那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场大劫难。
学生:不可取,因为男女性别比例是通过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结果。人们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短暂的幸福而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到那时,人们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教师:大家的觉悟是很高的,我很欣赏你们,非常支持你们,我也会这样做的,你们呢?
学生:我们也会的。
教师: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
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教师:可见人的性别决定是由其体内的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前面学过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性别决定与基因有关吗?请大家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
(注:阅读完后,总结本节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也可让学生总结,但教师要对其不足之处完善,以体现语言的严密,结构完整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告诉了我们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在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学习了此课之后,大家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宣传和解释一下生男生女的问题,打消人们的男女不平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