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2 12: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国际上把杂交水稻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发明它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华罗庚 C.邓稼先 D.袁隆平
2.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6 年毛泽东提出的
B.它适合在科学文化及一切工作中实行
C.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D.“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对造纸术的改进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司马迁 B.蔡伦 C.张仲景 D.毕昇
4.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C.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5.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6.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有哪些
①衣服不仅满足御寒,还要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②不但吃好,还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也深入人心
③交通工具多样,如地铁、出租车、私家车、飞机、轮船
④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以前,人们是吃饱求生存,现在是吃好求健康;提倡科学饮食、合理膳食。这一变化反映了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贫困问题已得到解决③思想观念的解放④城乡差别已经消失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9.这是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位当选者是
A.钱三强 B.袁隆平 C.杨利伟 D.屠呦呦
10.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庆典、庙会等场合,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对下图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别多,在中国古代,对这种燃放物的生产起了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发明④火药的发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2.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3.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A.推陈出新、创作自由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百家争鸣、创作自由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4.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D.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15.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重要基础。与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有关的科学家是
A.B.C.D.
16.下列选项中,不能属于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的是
A.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B.话剧《茶馆》
C.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D.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可见,我国取得的载人航天工程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市场经济的发展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18.《后汉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史料中的“纸”最早出现于
A.东周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9.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
A.1955年6月:1963年10月 B.1962年10月;1965年6月
C.1963年6月;1966年10月 D.1964年10月;1967年6月
20.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
①造纸术②印制术③火药④指南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1.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
A.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B.撰写了《九章算术》
C.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撰写了《周髀算经》
22. “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2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2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二、简答题
25.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
26.问答题
(1)请你列举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二项)?
(2)从香港、澳门“回归”到“繁荣”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的正确性?此方针内容是什么?这一方针最初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3)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27.请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的思想繁荣局面叫什么?
(2)汉朝时发明的新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后来对它的改进普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3)汉朝时,我国的传统医学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谁?发明麻沸散、擅长实施外科手术的名医是谁?
(4)东汉时在中国民间兴起的宗教是什么?
(5)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学名著是什么?世界上首次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数学家是谁?
(6)创作《女史箴图》的东晋著名画家是谁?
28.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七十年来,我国各领域进步巨大,发展迅猛,成就骄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透过数据看中国发展。从下表数据你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52年 679 57(农民纯收入)
1978年 3624 171
2018年 900309 28228


(2)借助图片认识骄人成就。请说明下面组图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外交大事感受大国骄傲。哪位历史人物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D 2.C 3.B4.D 5.D 6.A 7.A 8.A 9.B 10.D 11.A 12.C 13.D 14.C 15.A 16.D 17.D 18.D 19.D 20.B 21.C 22.D 23.B 24.B
25.(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6.(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广州、上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列举其它正确答案也可)
(2)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27.(1)百家争鸣
(2)麻纸 蔡伦
(3)张仲景 华佗
(4)道教
(5)《齐民要术》 祖冲之
(6)顾恺之
28.(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人民收入大幅增长(或人民生活迅速改善)。
(2)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人物:周恩来;意义: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中国的重要作用。(答出任一层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