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8.2《用药与急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8.2《用药与急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17: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全用药和急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合理用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懂得一些急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应用一些急救方法。
难点
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一套相关竞赛题;橡胶人体模型;记有不同要求的纸团(如去野外登山,家有心脏病人,去西双版纳旅游等);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
学生
准备1~2张药品标签;了解家庭小药箱配备情况,调查家庭成员常用药物情况;自学,练习一些急救措施;个别学生准备营造不同问题情境的小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师:2003年春天,非典型性肺炎传染病一度流行,那次经历使我们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场疫情,同学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感受或获得了某些启示呢?
生1:我非常崇拜医生、护士,长大也要当受人尊敬的白衣战士。
生2:我感觉到抵抗疾病,健身保健是关键,我们必须提高身体素质。
生3:大家一定还记得发生在非典时期的这样一件事,青岛的一家报纸搞了一个活动,买报纸送消毒液,由于这种消毒液的样子很像滴眼液,有顾客将其滴到了眼里,由此与这家报纸产生了纠纷。我由此受到启示,我们用药时一定要小心,注意用药安全。
生4:感到自身医学常识的缺乏,急需补充。
生5:看报道在非典时期,有些人怕上医院,遇到病症不及时就医,而是迷信一些偏方、求神拜佛之类的方法,延误了治疗的时间,危及生命。因此我们不能有封建迷信思想,应尊重科学。
师:不管是长大了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白衣战士,还是为了同学们健康地成长,我们都应从小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和安全用药的常识。老师也调查到一组数据,请同学们一起来反思一下。
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数倍。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可见安全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生活中的各种疑问,共同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方面的知识。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些亲身经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
生1:我发烧时爸爸妈妈就领我去医院打吊瓶。
生2:我感冒时不用去医院而直接去就近的药房买药吃。
生3:我经常胃疼,家里就有胃必治,胃疼了就吃两片。
师:自己或家人在生一些小病时,一般都不用去医院,而是直接吃两片药就好了,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够及时治病,不会耽误学习和工作。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前提条件是家长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我们日常通常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用药常识对症下药的呢?
生:生活积累、朋友介绍、药店顾问、广告……
师: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
生:(了解更多的常用药)
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师:这些药物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
生:大都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消化道不适、鼻炎等过敏症状及营养补剂等。
师:这些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主要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
师:这些药物我们一般在哪可以购买到?
生:医院、药店、大超市。
(一)非处方药与处方药
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家庭中常见的药物,都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需医生处方在药店中即可买到的药品,在国外又被称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这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
师:爷爷、奶奶操劳了一辈子,难免会有一些老年病或顽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备药,同学们一定都很关心自己的爷爷和奶奶,你知道他们常备的药有哪些吗?这些药又是以什么方式取得的呢?
生1:我奶奶有心脏病,口袋里常装着速效救心丹,我也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的。
生2:我姥爷有糖尿病,把医院医生给开的胰岛素拿回家,在家里我妈妈给注射。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像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些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药物必须在医院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获得,或凭处方由大的药店购得,他们和我们刚刚学到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叫它“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处方药英语称prescription drug)。那些药理作用强、用于治疗较重疾病、易引起副反应的药品,限定为处方药,病人必须去医院,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取药,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或监护下使用。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降血压药、治冠心病药、治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等,以及经注射途径使用的各类药品。
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身边常见的“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哪位同学又知道OTC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都不知道。
师:(小结)“处方药”“非处方药”概念首次出现在1938年的美国国家食品药品化妆品条例中,缘由是一起药物安全事故。1951年,美国颁布了Durham-Humphrey修正案,规定了OTC的分类标准,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OTC制度。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这也是我国国家药品管理的要求和趋势,虽然现在只有少数药房是这样做的,但以后所有的正规药房都必须采用这两个名称。所有的处方药,都需要医生开的诊断证明和药方,才可以购买,就像在医院的药房一样。而非处方药则可以任意购买,然后按照药品说明使用。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品的常识,学会阅读和使用药品使用说明书已经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了。
(二)药物使用说明书的使用
师:你知道什么是中药和西药吗?老师请同学们从家里的常备药中带来完整包装的中药和西药各一种,你准备好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每人带来的药物,小组进行交流自学,学习阅读和使用药物使用说明书。每组选出一位记录员,记下小组讨论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生:(小组活动分析资料,解读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的重要信息)
师:(引导提问)
1.你能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吗?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非常重要?
3.小组活动中,注意记录药物的使用说明书解读中遇到的问题。
生:
第一步:小组自学,教师导学。四人组结合手中的药物初步解读,找出难点。
第二步:组间交流。(实物投影)组间交流阅读心得,小组活动中,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明书遇到陌生概念、名词,及时提出,在教师引导下共解疑问。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随时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例:生产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
生产批号:国产的生产批号一般由6~8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生产年份,紧接后两位表示生产月份,最后2~4位表示该药是第几批。
有效期:指药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的期限。一般来说药品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一般按5年算。
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
师:(小结)一个完整的药品包装盒上或瓶签上印有标签说明,在包装盒内有一份说明书,如为OTC产品,病人可根据使用说明书上的内容,选购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品进行使用,所以药品说明书就是指导用药的最重要的信息,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才能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和缓解一些常见病症之目的;但如非OTC产品,病人切不可凭借一份药品说明书擅自“对号入座”,乱用药物,而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进一步导学提问,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问题希望与大家讨论?
生:作业交流:课前累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可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
【小药箱】
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一些医学常识,设计出科学的家庭药箱、旅行药箱。
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一些医学常识,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轻微病症(如感冒、腹泻……)进行自我诊断,安全用药。
(三)家庭用药、家庭小药箱的设计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旦有小伤小病时,只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用药常识,自己可以根据标签、说明书随买随用,比上医院要请假、挤车、排队诊治、取药、化验检查等省时、省力、省钱。随着我国医疗保健费用的调整,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已是必然。我们每个家庭为备急用,总是多买些药作为家庭备用药,建立家庭小药箱,以便偶尔用之。
生:同学间家庭小药箱展示
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小药箱。
师:引导提问
1.通常家庭常备药有哪些?都是OTC吗?
2.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3.怎样的家庭小药箱才是布局科学,使用合理的?
生:四人小组活动
第一步:小组交流、讨论、分析。
交流各家储备药物的清单及药品的保存方式,了解更多的常用药物,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家庭药物储备容易出现的问题,从中吸取启示,以便进行改进设计。
第二步:小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已获得的药物知识和安全用药常识,小组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小药箱。
第三步:组间互动。比比哪个小组设计的家庭小药箱设计更合理。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各组方案,最终制定出优化方案。同时交流药物保存的基本方法。
师:(投影)家庭小药箱的分类。
医疗用具:消毒纱布、消毒棉、胶布、温度计等
外敷药:各种药膏、药水、药油、创伤烧伤药等
内服药:感冒药、退热镇痛药、消炎药、腹泻药、解痉止痛药、镇静催眠药、维生素
急救盒:硝酸甘油、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硝酸异戊酯
由于患者缺乏对药物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家庭保存条件的限制,不能按药物的特性加以贮存保管,有些药物因吸潮、霉变、过期而造成浪费。因此家庭用药不宜久备,不宜多备,在保管上要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采取避光、防湿、低温、密闭等相应措施,经常查看、更换、确保家庭备用药品的质量。
为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家庭中不仅应拥有科学合理的家庭小药箱,还应建立自我保健用药记录卡,详细记录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所生疾病发展过程、所用药品名称、用法用量以及用药前后变化情况等内容,作为自身保健档案资料,通过这样不断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科学、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物、提高健康素质将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课后提高
(一)课后设计: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师:不仅每个家庭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需要配备家庭小药箱,长辈外出工作,我们外出旅游,参加夏令营……为了防止旅途中的小伤小病,随身也应携带一些药物。现在暑假到了,相信不少同学都已经有了出游的计划。请每位根据自己的出游计划,利用今天了解到的药物知识和安全用药常识,为自己设计一个特色旅行小药箱。
旅行小药箱只是增加了旅途中的健康“保险系数”,而一旦发生了不能依靠小药箱救治的意外伤害或疾病,我们应该怎样及时加以处理呢?
生1:一定要找到当地的医疗机构治疗。
生2:“112”“110”“999”……
生3:在急救车到来之前进行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止血。
(二)技能提高
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一些急救常识,你都会些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提前学习一种或几种急救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
六、课堂小结
“处方药”“非处方药”概念首次出现在1938年的美国国家食品药品化妆品条例中,缘由是一起药物安全事故。1951年,美国颁布了Durham-Humphrey修正案,规定了OTC的分类标准,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OTC制度。现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这也是我国国家药品管理的要求和趋势,虽然现在只有少数药房是这样做的,但以后所有的正规药房都必须采用这两个名称。所有的处方药,都需要医生开的诊断证明和药方,才可以购买,就像在医院的药房一样。而非处方药则可以任意购买,然后按照药品说明使用。
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品的常识,学会阅读和使用药品使用说明书已经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了。同时在家庭中还有一些急救的方法也是大家应该要掌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