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2 22:2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与参考简答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隋朝二世而亡,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 B.水排
C.耧车 D.曲辕犁
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李渊 D.赵匡胤
4.“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在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不第后赋诗》中的名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朝的都城是(  )
A.大都 B.临安 C.东京 D.长安
5.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将入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父亲李渊正在皇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李渊无奈,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这一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残酷的夺嫡之争违背了(  )
A.宗法观念 B.华夷观念 C.重农观念 D.民本观念
6.“玄武门之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主。他是(  )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
A.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
B.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唐大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裁撤冗官,整顿吏治 B.合并州县,考核官员
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9.唐太宗时期,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最有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10.房玄龄富于谋断,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提倡节俭 D.知人善用
11.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12.唐太宗说:“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为此唐太宗(  )
A.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重视选官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制定法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鼓励大规模海外贸易
13.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14.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15.“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C.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D.勤于政事,提倡节俭
16.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17.如图漫画体现的政治制度始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8.唐朝初期为了增加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的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唐朝接待吐蕃求亲使者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
A.吏部 B.户部 C.工部 D.礼部
1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思是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死后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20.“她确实是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下列史实与这位皇帝无关的是(  )
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②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③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④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根据这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
A.《武则天》 B.《汉武大帝》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22.“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23.史料记载,开元全盛时期,“左右藏库,则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股富一千余方,米一斗三四文,了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行者不囊粮”。这反映了当时(  )
①人民生活安定②物价上涨③经济繁国库充盈④官员腐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有一年唐玄宗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说明了唐玄宗(  )
A.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二.材料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四年,皇帝想重修乾元殿。大臣张玄素劝谏皇帝说:“现在这样大兴土木(指的是修建乾元殿),跟隋朝有何两样?……现在刚统一不久,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接着又大兴徭役赋税,这是在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呀!”……上叹曰:“吾思之不熟(我考虑不全),乃至于是(以至于这样)。”于是罢役(放弃重修乾元殿)。
﹣﹣辑录、《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八年,中年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言道:“修筑洛阳宫殿,劳顿百姓;收地租,加重数额;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啊!”上(皇帝)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的说:“德参(中年县丞)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他的心思吗!皇帝想要治他诽谤罪。……过了几天,魏徵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如过去那么豁达了。”
﹣﹣摘自《资治通鉴》卷194
材料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太宗最终罢修乾元殿(不再重修乾元殿)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你学过的知识指出,唐太宗还有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或政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在纳谏上有何变化?你认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统治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看待唐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
(4)从唐太宗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或教训?
26.“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重要的参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还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唐太宗哪些措施体现了唯才是举、用人唯贤的思想?
(2)材料二中,为什么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这样比喻?
(3)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为体现材料二思想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参考简答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隋朝二世而亡,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解】:D。
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 B.水排
C.耧车 D.曲辕犁
【解】:D。
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李渊 D.赵匡胤
【解】:C。
4.“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在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不第后赋诗》中的名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朝的都城是(  )
A.大都 B.临安 C.东京 D.长安
【解】:D。
5.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将入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父亲李渊正在皇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李渊无奈,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这一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残酷的夺嫡之争违背了(  )
A.宗法观念 B.华夷观念 C.重农观念 D.民本观念
【解】:A。
6.“玄武门之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主。他是(  )
A.隋文帝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解】:C。
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
A.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
B.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D。
8.唐大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裁撤冗官,整顿吏治 B.合并州县,考核官员
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解】:D。
9.唐太宗时期,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最有名的谏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解】:B。
10.房玄龄富于谋断,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提倡节俭 D.知人善用
【解】:D。
11.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解】:C。
12.唐太宗说:“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为此唐太宗(  )
A.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重视选官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制定法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鼓励大规模海外贸易
【解】:A。
13.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解】:D。
14.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解】:B。
15.“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C.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D.勤于政事,提倡节俭
【解】:A。
16.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解】:C。
17.如图漫画体现的政治制度始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解】:B。
18.唐朝初期为了增加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的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唐朝接待吐蕃求亲使者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
A.吏部 B.户部 C.工部 D.礼部
【解】:D。
1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思是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死后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解】:B。
20.“她确实是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下列史实与这位皇帝无关的是(  )
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②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③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④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B。
21.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根据这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
A.《武则天》 B.《汉武大帝》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解】:A。
22.“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解】:D。
23.史料记载,开元全盛时期,“左右藏库,则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股富一千余方,米一斗三四文,了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行者不囊粮”。这反映了当时(  )
①人民生活安定②物价上涨③经济繁国库充盈④官员腐败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A。
24.“有一年唐玄宗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说明了唐玄宗(  )
A.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解】:C。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四年,皇帝想重修乾元殿。大臣张玄素劝谏皇帝说:“现在这样大兴土木(指的是修建乾元殿),跟隋朝有何两样?……现在刚统一不久,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接着又大兴徭役赋税,这是在重蹈隋朝灭亡的覆辙呀!”……上叹曰:“吾思之不熟(我考虑不全),乃至于是(以至于这样)。”于是罢役(放弃重修乾元殿)。
﹣﹣辑录、《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八年,中年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言道:“修筑洛阳宫殿,劳顿百姓;收地租,加重数额;时俗女子喜好束高髻,这是受宫中的影响啊!”上(皇帝)勃然大怒,对房玄龄等人的说:“德参(中年县丞)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这样才他的心思吗!皇帝想要治他诽谤罪。……过了几天,魏徵上奏说:“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如过去那么豁达了。”
﹣﹣摘自《资治通鉴》卷194
材料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太宗最终罢修乾元殿(不再重修乾元殿)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你学过的知识指出,唐太宗还有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或政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在纳谏上有何变化?你认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统治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看待唐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
(4)从唐太宗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或教训?
【解】:(1)原因:国家元气尚未恢复,百姓生活极其贫困;大臣进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在纳谏上的变化是不如以前豁达,能虚心接受进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唐朝逐渐强盛,国库充足,国家富有。
(3 )变化:大兴土木,注重享受;地位:唐太宗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他是一代明君。
(4)注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善于改革,关注民生。
26.“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重要的参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还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以覆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唐太宗哪些措施体现了唯才是举、用人唯贤的思想?
(2)材料二中,为什么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这样比喻?
(3)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为体现材料二思想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1)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唯才是举,任用贤才。
(2)由于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税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农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3)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